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全面进入到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新阶段。教育质量直接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应该重视一流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流人才,需要重视课堂教学。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得高等教育质量获得提升。21世纪是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当前以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教学模式正在加速改变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引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构,使得教师教学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首先,有必要了解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观念以及投入度,并且是否影响教学方式。已有研究较少关注教师教学的技术信念、技术投入及教学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探讨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及建议。本研究对某研究型M大学的216位大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 M大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信念、投入度及教学方式的整体情况以及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整体而言,在教学的技术信念上,大学教师普遍对于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认同度较高,而增加教学负担的技术信念得分相对较低。在教学的技术投入上,大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投入均有较高的得分,其中将技术应用于辅助教学的投入程度最高。在教学方式上,大学教师普遍倾向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第二,大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信念、投入以及教学方式均存在个体差异。在性别上,女性教师在辅助教学的技术投入高于男性教师。在职称上,副教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会增加教学负担的认同度最低。在教育背景上硕士学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技术投入以及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上均有较高的得分。在专业领域上,医学领域的教师对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投入度最高。而理科教师对于使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发展的投入度最滴。在岗位类型上教学科研型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认同度最高。而教学型教师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拥有较高的投入度。在授课类型上,教授公共课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的认同度最高,且倾向采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第三,在教师教学的技术信念、技术投入以及教学方式三个变量关系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教师教学的技术信念与教师教学的技术投入关系上,提升教学效果的技术信念与辅助教学的技术投入以及专业发展的技术投入均呈现显著相关。(2)在教师教学的技术信念与教学方式的关系上,提升教学效果的技术信念与教学方式两维度均呈现显著相关。增加教学负担的技术信念与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成显著负相关。(3)教师教学的技术投入与教学方式的关系上,教师教学的技术投入三维度与教学方式两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第四,教师教学的技术信念通过教学方式影响教师教学的技术投入。首先,提升教学效果的的技术信念直接影响教学的技术投入三维度(辅助教学、专业发展、与学生交流)。其次,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技术投入三维度(辅助教学、专业发展、与学生交流)均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升教学效果的技术信念通过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而影响教学的技术投入三维度(辅助教学专业发展、与学生交流)。增加教学负担的技术信念则无显著影响。说明提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信念,能够使教师倾向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并增加教师于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投入度。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建议:首先,重视教师教学方式,制定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将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更加多元且灵活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次,提升教师对于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正向信念,鼓励教师尝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最后,鼓励教师提高对于教学的投入度,加强将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投入度,提供相关资源以及平台,透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使得高等教育质量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