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孕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并为临床激素替代治疗合理选择用药种类及用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两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系(ER+、PR+)和MDA-MB-231细胞系(ER-、PR-),应用不同浓度(10-8M,10-7M,10-6M,10-5M)的不同孕激素(天然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左炔诺酮、炔诺酮、屈螺酮、地屈孕酮、醋酸甲地孕酮、诺美孕酮、去氧孕烯、醋酸环丙孕酮)及不同浓度(10-14M,10-12M,10-10M,10-8M,10-6M)雌激素(17β-E2)对MCF-7乳腺癌细胞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进行单独刺激、连续联合刺激及序贯刺激,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群(FUL)和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RU486)与雌孕激素单独或联合刺激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个刺激实验中两种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情况,单纯DMEM培养液组为阴性对照组。将各组实验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内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孕激素及雌激素、不同激素刺激方案及加用雌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不同孕激素单独刺激MCF-7细胞实验显示:屈螺酮(DRSP)及去氧孕烯(DSG)在10-7M浓度时增殖率分别为117.71%±1.55%及112.24%±4.32%,10-6M时增殖率为120.77%±2.71%及119.35%±2.9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炔诺酮(NET)在10-7M时增殖率为103.70%±3.08%,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0-6M浓度增殖率约为110.00%±2.4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DRSP、NET、DSG在10-5M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醋酸甲羟孕酮(MPA)、天然黄体酮(P4)、诺美孕酮(NOM)、醋酸环丙孕酮(CYP)、醋酸甲地孕酮(MA)、地屈孕酮(DYD)及左炔诺孕酮(LNG)各浓度对细胞的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2.、雌激素对MCF-7细胞单独刺激实验显示:10-14M、10-12M的17β-E2对细胞无增殖作用,10-10M时增殖率为111.97%±5.41%,10-6M时增殖率为108.20%±4.0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0-8M时增殖率为118.57%±6.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低浓度17β-E2与不同孕激素序贯方案刺激MCF-7细胞的增殖率较联合方案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受体阻断剂实验结果显示雌孕激素刺激时加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群(FUL)组及加入两种受体拮抗剂组对MCF-7细胞的增殖率与阴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加入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RU486)组的增殖率仍高于阴性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5、对于MDA-MB-231细胞系,无论是雌孕激素单独刺激还是联合及序贯刺激,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增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雌激素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显示在17β-E2浓度低于10M时无明显增殖作用,高于10-10M时增殖作用明显,在10-8M时达到最高,故在进行HRT治疗时应选用最低有效作用浓度的雌激素,对乳腺相对安全。2、不同孕激素对乳腺癌增殖作用不同,DRSP、DSG及NET对MCF-7细胞有明显增殖作用,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4、NOM、MPA、CYP、MA、LNG、DYD对MCF-7无明显增殖作用。在应用HRT添加孕激素时,孕激素种类应当谨慎选择,尽量选用无增殖作用的P4,NOM等,尽量避免选用NET,DRSP,DSG。3、雌激素拮抗剂氟维司群对雌孕激素引起MCF-7细胞增殖的阻断作用及雌孕激素刺激对MDA-MB-231细胞系的无增殖作用提示孕激素对乳腺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与ER有关,但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4、雌激素序贯方案比连续联合方案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故序贯方案是否优于联合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5、本实验中超高浓度的17β-E2与DRSP、DSG及NET刺激乳腺癌增殖作用减弱或消失,该现象是否与相应受体耗竭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