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医用钴基合金具有优秀的耐蚀性、耐磨性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重要医用植入材料。传统的制造技术由于加工周期长、个性化定制成本高以及难以制备复杂几何结构的特性制约医用植入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激光沉积成型技术(Laser Melting Deposition,LMD)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具有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并综合了原型制造、快速制造和计算机智能控制等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制造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医用钴基合金具有优秀的耐蚀性、耐磨性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重要医用植入材料。传统的制造技术由于加工周期长、个性化定制成本高以及难以制备复杂几何结构的特性制约医用植入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激光沉积成型技术(Laser Melting Deposition,LMD)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具有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并综合了原型制造、快速制造和计算机智能控制等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制造技术的不足,从而为其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用植入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钴基合金的激光熔化沉积成型技术实质上是一个耦合了多个复杂物理、化学变化的动态的快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而且其控制参数众多,要求其制备出尺寸精度高、残余应力小、无缺陷及优良力学性能的金属成型件。在激光沉积成型过程中,零件会经历长期的循环加热和冷却,导致最终的热处理和组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机械性能。目前,激光熔化沉积成型件的组织控制与缺陷控制仍旧是研究的难点与瓶颈,并且要求提高激光熔化沉积成型件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性与再现性;激光熔化沉积成型过程的温度场、流体场及其熔池的演化规律对成型件的最终的组织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然而这些瞬态过程完整、准确地检测十分困难。因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激光熔化沉积成型过程中的多场耦合,熔池温度和流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对进一步理解激光直接沉积件的组织性能调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提供预测指导,为该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针对激光沉积成型钴基合金过程中的三维瞬态多物理场耦合下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研究,获得零件成形过程中的三维温度场、温度梯度场及其流体场。分析计算熔池尺寸形貌及其演变,通过熔池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可以有效地预测零件各处的组织形貌,保证组织的均匀性,使零件获得更优异的机械性能。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激光沉积成型钴基合金的三维瞬态热流耦合模型。考虑了随温度变化的热物性参数,固液相变,熔池内液态金属的浮力和表面张力,激光束与粉末的遮蔽作用等。获得了成形过程的温度场演变规律以及熔池的流动;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温度场的影响;计算温度梯度和冷却速率并分析沉积成型的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初期0.1 s时升温速率高达1.498×104 K/s,沉积层的温度场呈椭圆状分布。熔池需要时间(0-0.5 s)逐渐成形长大,此时熔池的流动速度迅速增加;到一定尺寸,熔池形态保持稳定,流动速度也趋于稳定。且熔池边缘的温度梯度G大于熔池中心点的温度梯度,而熔池顶面的凝固速率大于熔池底部的凝固速率,沉积层顶部到底部的G/R减小而G×R增大,导致激光沉积成型钴基合金的组织形态从平面晶向柱状晶和等轴晶过渡,且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激光沉积成型多层钴基合金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层层数的增加,最高温度呈波动性增长,热积累效应加剧,温度分布的后拖现象越来越明显,熔池尺寸也逐渐增大,产生了多层重熔的现象。熔池中液态金属的对流主要是浮力引起的自然对流和表面张力引起的Marangoni对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两个向内的对流环。此外,功率增大会导致多层沉积的温度波动增大,沉积层温度分布更加不均匀,产生了明显的端部效应。激光功率600 W时最大温度梯度为2.86×106K/m,500 W时最大温度梯度为1.81×106 K/m,二者相差较大。
其他文献
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当前生态领域的热词。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全球可持续治理的活跃力量,也涌现出了众多像达利丝绸、江苏阳光、鹰游新立成、浙江美欣达、铜陵华源等一大批优秀的面料企业,他们在落实“双碳”目标上先行先试,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6xxx系铝合金板材由于其较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及冲压成型性,同时可以利用烤漆工艺实现烘烤硬化,因而是理想的轻质汽车车身板材料。然而,传统的6xxx系铝合金汽车板材的生产成本较高,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与推广。Sn元素的存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微合金化的作用较为显著,相对于价格较高的In、有毒性的Cd等元素,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因而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然而,Sn微合金化6xxx系铝合金在研发过程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联合设计制造,到当今的自主研发,我国在高速铁路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今,我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车体作为高速动车组的主要承载结构,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尤为重要。受加工工艺、焊接工艺、服役载荷和服役环境的综合影响,车体服役后会在局部区域有裂纹等损伤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某型号动车组头车车体,围绕车体概率损伤容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在制约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交汇点,是交通拥堵问题的集中发生区域。城市交通干线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交叉口和干线交通信号进行优化和协调控制可以缓解交通拥挤,提高路网的通行效率。因此,本文针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近些年新能源车辆的发展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受到各国政府的鼓励与支持,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型汽车公司都在积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以求迅速占领市场。然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报道了多起电动汽车燃烧事故,一时间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一直是制新能源
可倾瓦推力轴承是船舶动力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润滑特性不仅影响着轴承的承载能力,而且也对轴系纵向振动具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推力轴承的设计制造水平和船舶整体性能。本文以可倾瓦推力轴承为研究对象,借助流体力学等建立了轴承的润滑模型,分析了不同轴瓦结构、形貌误差、安装误差及转速变化对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可倾瓦推力轴承对轴系纵向振动的影响规律。具体内容如下:(1
本文针对负压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的定容积控制方式,在1~10k Pa低负压模拟范围存在真空泵抽气能力不足、管路动态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容积控制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真空气缸的负压伺服系统,并进行了基于真空气缸的负压伺服系统鲁棒控制策略和自适应鲁棒控制策略研究。本文开展的工作如下:首先,设计了一种结构对称的真空气缸,建立了真空气缸状态空间模型,通过FFT和公式计算两种方法求取了真空气缸的固有频率,分
随着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技术的发展,基座固定的机械臂已经难以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基座可移动的机械臂的发展备受关注。移动平台和机械臂相结合的复合型高自由度移动机器人继承了移动平台的移动性能和机械臂的操作性能,且可重构性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柔性。现有的运动规划方法主要采用分散规划的方式针对单一移动平台或机械臂,难以适用复杂的作业环境。因此,研究车臂协调的高自由度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