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流域三个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以及限制条件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冬冷夏热地区,建立住宅建筑节能技术集成体系,是实现大量性住宅建筑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作为建筑学背景而跨专业研究的笔者,在导师和课题组同仁的帮助和支持下,以长江中下游流域三个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以及限制条件研究为基础,试图为长江中下游流域住宅建筑节能技术集成体系做一点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分析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论述了空调系统的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主要部分,积极倡导使用自然通风系统以大量节约建筑能耗。另外,自然通风还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满足人体热舒适,所以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推广自然通风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   2.分析了自然通风的实现原理,着重研究了利用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的效果,提出了在生态建筑中,建筑需要的能源常常是多种形式组合,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根据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气候以及地形地貌特征等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以选取最适宜的能源形式或者组合,并采取主动与被动利用形式相结合的应用方式。   3.长江中下游流域夏热冬冷地区保温性能应同时考虑冬季和夏季的综合影响,全年能耗的计算表明,夏热冬冷地区存在一个合理的外墙传热系数,冬季能耗对降低外墙传热系数的敏感性比夏季明显。空调机能效比的提高对能耗影响程度大于降低外墙或外窗传热系数对能耗的影响。   4.通过实测说明,围护结构保温对于过渡季节维持室内环境控制参数是有利的。良好的围护结构保温,使得室外温度波动对室内温度影响较小,同时可减少空调的供冷、供热的时间,减小能耗。   5.长江中下游流域夏热冬冷地区的围护结构保温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冬季、夏季全年能耗,以及在过渡季利用围护结构的热惰性,使室内保持舒适温度。   6.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的传热模型的精度,比较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   7.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形式埋管的换热性能,为今后的土壤源热泵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8.通过对不同冬夏季热平衡的模拟分析,预测了大规模土壤源热泵系统使用5年后的温升,根据预测结果可以为系统提供运行策略。   创新点:   1.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保温对冬季能耗影响的敏感性大于夏季,同时从全年的能耗角度得出外墙传热系数存在一个合理的数值。   2.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形式埋管的换热性能,为今后的土壤源热泵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大规模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土壤温升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大多数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激、地震、爆炸、海浪冲击以及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振动或冲击的作用,结构的动力破坏或动力损伤是这些工程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为了确
近年来,建造于运航繁忙的江河和海峡上的桥梁遭受船舶撞击而致损坏或倒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研究者们逐步将仿真分析方法应用于船桥碰撞研究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然而,使
巨型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因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空间布置灵活、结构整体性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是指在发生不同水平的地震时结构产生不
粘钢加固是当前结构加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锚栓钢板法加固是在粘钢加固的基础上,逐渐研究和利用的一种加固方法,在工程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研究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
学位
带转换层的隔震结构相比于其他隔震结构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较少,且在结构中一些特殊梁,如转换层梁或大跨梁可能会发生竖向二次共振现象而引起梁的破坏。本文主要采用Midas Ge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地的限制,城市的空间扩展变得尤为重要,平山造地成为某些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经之道。在平山造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高填深挖等
本文以非饱和原状黄土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原有边坡进行削坡和坡顶浸水试验,研究非饱和原状黄土边坡的土压力分布特征、产生机理和水在非饱和原状黄土边坡中的渗透特性以及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中,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体系,它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从而提高高层建筑
随着建(构)筑物向高、重、大、深方向的发展,对桩基承载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向大直径深长方向发展,但针对灌注桩承载机理的研究还远落后于工程实践需要,特别是对于大直径深
洛克沙胂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畜禽养殖业饲料添加剂,在动物体内基本不被降解,会随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进入土壤和水环境中,导致潜在的砷污染。希瓦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土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