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模型对髋臼下螺钉通道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Mimics软件构建骨盆三维模型,对髋臼下螺钉通道进行形态学研究。方法:一、回顾性分析了100例自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骨盆CT平扫患者的骨盆CT数据,男性50例,年龄20~84岁,女性50例,年龄18~87岁,髋臼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臼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除外。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生成三维模型,在骨盆入口位找到髋臼下通道在耻骨中段的轴向投影区,在投影区置入虚拟螺钉,分别测出髋臼下最大通道的直径、髋臼下最大通道的长度、入钉点到耻骨联合的距离、入钉点到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入钉点到骨盆内侧边缘的距离。再将骨盆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建立骨盆模型的骨盆前平面及正中矢状面,测量螺钉轴线与两个平面的角度。以5mm作为置入3.5mm螺钉的标准,计算螺钉的置入率。二、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骨盆CT平扫的187例患者骨盆CT数据,通过Mimics软件生成三维模型,以骨盆前平面作为参考面,分别测量骨盆在前倾5°、15°、25°、35°、45°时髋臼下最大通道的平均直径。以3.5mm作为置钉标准,计算髋臼下螺钉的置钉率,并测量髋臼下通道的平均长度以及通道轴线与矢状面的角度。结果:一、在100例病例中,有49%的患者存在直径≥5mm的髋臼下通道,其中男性置钉率明显高于女性。髋臼下最大通道的平均直径为(4.86±1.72)mm,平均长度为(94.04±8.29)mm,入钉点到耻骨联合平均距离为(60.92±4.84)mm,到髂前上棘平均距离(85.15±6.85)mm,到骨盆内缘平均距离(6.12±3.32)mm。螺钉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平均角度为(-1.38±4.74)°,与骨盆前平面的平均角度为(56.77±7.93)°。男女性测量参数除螺钉轴线与骨盆前平面夹角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骨盆双侧髋臼下最大通道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二、在5°-35°透视下可找到平均直径相似的髋臼下最大通道,其中髋臼下通道在15°和25°透视下得到最大平均直径4.08mm和最高置钉率60.42%,在45°透视时,髋臼下通道直径和置钉率最低,通道长度随透视角度增大而增长,通道轴线与矢状面的角度逐渐减小,男性和女性的通道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双侧骨盆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本研究表明在本地患者中髋臼下螺钉置入率较低,术前应充分评估置钉可行性。二、传统45°骨盆入口位不适合作为髋臼下螺钉置入时的透视角度。不同透视角度下髋臼下通道参数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术中可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线角度选择合适的透视角度进行置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枕部肌肉、血管、神经以及乙状窦-横窦交汇处后下点(PSTS)的解剖学特点,然后据此对传统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改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改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首先对62侧(左35,右27)干性成人颅骨标本进行标本测量,分别测量最常用的关键孔定位点星点到PSTS的距离(Ast-PSTS),以及我们所采用的新的关键孔定位点O点到PSTS的距离(O-PSTS),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选
目的: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被认为是宫颈病变残留及复发的高危因素,对于此类患者的再处理,有多种治疗方案。目前没有统一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3例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行宫颈锥切术治疗,且切缘为阳性,术后再次选择宫颈锥切或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再次手术病灶残留率、复发率、
目的:探究Sidt2基因缺失后小鼠肾脏自噬过程的改变及其对小鼠肾脏结构和滤过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Cre-Lox P重组酶系统构建全身Sidt2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检测小鼠的尿蛋白、尿肌酐、及自噬相关蛋白改变,电镜观察肾脏结构改变。利用慢病毒感染MPC5、SV40 MES 13细胞获得Sidt2基因剔除的细胞模型。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结合自噬抑制剂氯喹、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药物实验、实时
家长教养方式对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显得尤为关键。文章采用CEPS数据考察家长教养方式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探究家校合作活动与家长教养方式间的关系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而忽视型最不利于培养子女非认知能力;家长教养方式由忽视型、溺爱型和专制型向权威型改进,所需家校合作活动不尽相同;亲子监督和亲子陪伴在家校合作与家长教养方式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
目的:比较皮质骨螺钉(CBT)技术与椎弓根螺钉(PS)技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9月于皖南医学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患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6例,其中使用CBT螺钉技术34例,使用PS螺钉技术32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等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家委会设置的目的是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和辅助,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家委会容易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委会的工作,大多是教育的枝节问题,没有在关于教育的支持和监督上取得应有的效果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建立了小组化的家校合作机制,以任务为导向,用规则制度来管理,参与学校教育,主管家庭教育。在家校合作小组中,人人都进组,组组有人管,用规章制度引导每日学习生活,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开展多彩的活动,拓展孩子们的
目的:血栓逃逸是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血管再通,堵塞侧支循环,导致预后不良。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栓逃逸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及血栓逃逸与M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卒中中心行机械取栓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参数及90d预后等数据。采用单、多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80ml)患者的手术效果,探讨铥激光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18.10~2020.11所有采用ThuLEP(Ⅰ组)和TUPKRP(Ⅱ组)治疗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包括术前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
目的;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且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瓣膜病的发病率也日渐增加。其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手术均需以气管插管麻醉。而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会增加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本次研究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来探索影响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围手术期的管理,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尽早恢
目的:比较麻醉诱导期前正方环状软骨按压与左侧方环状软骨水平施压胃进气量的差异,探讨两种按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09月到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90名,在获得书面同意后,随机将其分为三组:A组没有任何施压组(对照组);B组前正方环状软骨按压组(环状组);C组相同力度环状软骨水平左侧按压组(左侧旁组)。选择15cm H2O压控面罩通气3min,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