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接骨方对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连接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对骨折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及骨痂X线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动物实验部分:实验动物模型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造成右下肢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服药组(B组)及未服药组(A组)各20只。根据分组,B组灌眼接骨方溶液,灌胃给药容积为10.4mL/Kg,A组按相同容积灌服生理盐水。在术后2w及4W处死大鼠,在无菌环境下取出骨痂标本,置于液氮中冻存,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骨痂在不同时相不同干预措施下的变化及差异,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痂中骨连接素mRNA的表达。临床研究部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服用中药接骨方和伤科接骨片,对照组服用伤科接骨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及骨痂X线的变化。结果:动物实验部分:(1)造模:本次闭合性骨折造模,中段骨折占87.5%,横断骨折占92.5%,其可比性较好。(2)骨痂及HE染色观察:骨折术后14天,治疗组对照组均可见较多骨痂形成,治疗组B骨折断端有大量新生骨小梁和软骨组织,并连接成片,其间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较为活跃;对照组A血肿完全消失,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大量成骨细胞形成,并见有一定的软骨组织。骨折后28天,治疗组B骨折断端大部分内外骨痂已会师桥接,外骨痂形态已接近致密性骨皮质;骨小梁数量较多,粗细均匀,排列方向一致,折光性强。对照组A骨小梁排列紊乱,折光强弱不均一,骨折处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3)原位杂交检测:增煎区的软骨细胞对ON mRNA呈强表达,肥大、钙化区的软骨细胞则不表达。新生成的编织骨中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对ON mRNA呈强表达,而位于板层骨表面的成骨细胞则对其弱表达或不表达。对照组ON mRNA的表达在术后2w明显小于4w,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ON mRNA的表达,术后4w高于术后2w,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在术后2w,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4w,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研究部分:在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前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自身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愈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9%)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以及对骨折愈合的病因病机认识,并回顾中药接骨方以往的研究,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实验采用标准化的闭合性二期骨折愈合模型,是较为理想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2)中药接骨方能明显地改善骨折后疼痛、肿胀、皮肤瘀斑、骨折局部压痛、纵叩痛及骨痂情况的作用,提高骨折愈合疗效,促进骨折愈合。3)接骨方可能通过激活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骨形成功能,发挥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此外,它对调节软骨细胞的增殖也可能有作用。4)在分子水平上,中药接骨方通过促进ON mRNA的提前大量表达,使软骨修复提早进入骨化及塑形期,从而促进骨折修复,加强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