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丙烷对大鼠神经系统影响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1-溴丙烷(1-BP)亚急性吸入染毒模型,研究1-BP对大鼠坐骨神经的毒性作用,并探寻反映1-BP对机体损害的指标;通过对1-BP暴露后大鼠尿样进行检测,寻找特异灵敏的1-BP接触标志物。   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1-BP暴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置于动式吸入染毒柜内,分别给予设定剂量的1-BP1250 mg/m3、2500 mg/m3、5000 mg/m3或新鲜空气,每天8小时,每周5天,连续4周。染毒以外时间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收集尿样。实验期间每三天称量一次大鼠体重。染毒结束次日将大鼠称重并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用神经肌电仪测定大鼠坐骨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末端潜伏期及波幅。之后每组取9只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处死,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每组其余3只大鼠灌流固定后对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尿中3-溴丙酸进行测定,采用ICP-MS法对尿样进行总溴测定。   结果:   1.1-BP染毒期间暴露组大鼠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活动减少和被毛稀疏凌乱等表现。染毒期间,低、中浓度染毒组大鼠体重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小于对照组。高浓度组体重呈下降趋势,体重绝对值在染毒第1周后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染毒3周后高浓度组大鼠后肢肌力明显下降。   2.神经电生理检查:各暴露组大鼠双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高浓度组双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或P<0.01),低、中浓度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暴露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电刺激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3.血常规检查:染毒结束时高浓度组大鼠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染毒组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检查:暴露组的AST、AL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IgG含量随暴露浓度增高而显著升高,CK、CP、IgM和钙离子随暴露浓度升高而呈降低趋势;   4.病理学检查显示高浓度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疏松变性、排列杂乱,部分呈现空泡样变,轴索肿胀、偏移,间隙增宽。   5.尿中1-BP代谢物测定结果显示,各暴露组大鼠尿中总溴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中总溴含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且和暴露浓度成正相关。尿中3-溴丙酸含量低于使用方法的检出限值。   结论:   1.1-BP暴露可引起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和末端潜伏期延长,运动神经比感觉神经损伤更敏感;还造成坐骨神经髓鞘和轴索的病理改变。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作为1-BP神经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2.MCV、MCH、MPV和AST、ALT值的变化对1-BP暴露敏感,且呈现剂量反映关系,血清中TP、IgG、CK、CP、IgM和钙离子值也随1-BP暴露而发生显著变化,这些指标具有作为1-BP毒性作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3.大鼠尿中总溴含量对1-BP暴露比较敏感,能够反映1-BP暴露情况,因此,尿中总溴值具有作为职业性1-BP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探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某整形外科医院接受眼部整形手术女性的心理状况与术后满意度的相关性,了解人群中美容心理基本状态,并为眼部美学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更好地筛选美容手术患者,提高求美者的术后满意度。方法:选取在某整形外科医院接受眼部整形手术的患者,符合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并乐于配合完成研究的116名受术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手术前完成人格特征测量问卷,即90项症状量
职业性六价铬[Cr(VI)]暴露主要来源于铬酸盐生产、电镀、铬铁生产和不锈钢焊接相关行业。Cr(VI)对人体危害严重,被IARC列为人类Ⅰ类致癌物,可诱导肺癌、鼻咽癌的发生。研究已显
【摘要】要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首先要做到的是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是认真备课,抓住教材重点,明白教材设置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 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  1.前言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小学生目常行为规范,向少年儿童进行系统地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小学培养德育教育主要学
【摘要】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情感共振效应,使教育内容得以真正内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结合 优化效益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促进中学生学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存在学生轻视、厌学的状况也是迫在眉睫的。  在近年来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不受欢迎,学生兴趣不大的现象。许多思政教师也纷纷选择了别的课程教学。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思政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现实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令我国中学学生信服的思想政治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