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外语教学中主要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所传递的信息虽然被普遍接受,但往往远离事实。因为这种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社会、家长和学生主动或被动地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成绩的评价。这种工具型的学习动机,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持学习的持久性。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更多的是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这种评价体制也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外语教师对外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外语教学的行为表现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相对由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提出来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各种真实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如:口头和笔头的交际技巧,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等。行为表现评估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的进展而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行为表现评估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所在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它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教师指示以及课堂气氛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从而做出相应的决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外语教育评价发挥学生各自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在集体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活起来,在学习中注重实际过程以及自己的学习行为表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最终成为自主学习者。 本论文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将英语教学评估理论融入学生有效和有质量地完成学习过程中.通过重点阐述分析外语课堂行为表现评估及其与终结性评价的对比研究,文章拟向读者展示外语课堂行为表现评估的优点,有效性及其可行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外语课堂行为表现评估的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证明通过采用课堂行为表现评估外语教师能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地介绍了目前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对外语课堂教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