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聚焦以知识生产为内核的组织形态学科——学科组织。从学科与大学的关系看,学科组织无疑就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本质内核。与之对应,学科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成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能直接拓宽以学科为基础的“双一流”建设的实践范式和研究视角,对大学治理现代化乃至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键性的底部支撑作用。进而,以提升学科组织知识生产能力为旨归和彰显学科组织自主性为内核的学科组织化也就成为学科组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选择。于此,以学科组织化为研究主题,遵循“理论建构-实证检验-路径创新”的基本逻辑,在明确学科组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自组织理论和治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运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科组织的方向引领、结构设计、行为范式与外部环境四大要素进行“个别考察”和“系统审视”。籍此,梳理学科组织化的现状,揭示其现实困境及深层原因,为学科组织化的新路径选择提供实证依据。在方向引领维度,以学科组织的使命、愿景和目标建设为核心展开分析。发现:学科组织使命和愿景建设,受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行政主导学科组织整体规划等的影响,显现率低、结构窄化和意义泛化等问题突出;学科组织在目标制定、目标执行和目标考核等方面,遭遇功利化与简单化、失序与同质等的束缚;致使学科组织化面临方向引领整体低位的现实困境。在组织结构维度,首先根据学科组织“位置-角色”主体的结构形态、作用与价值,将学科组织结构设计聚焦到学科组织的领导“位置-角色”——学科带头人“位置-角色”设计上。进而,以学科带头人“位置-角色”结构和机制为基本框架,以学科带头人“位置-角色”的权责安排、素质结构认定、遴选程序设计、利益安排和考核机制建设等为分析对象,研究学科组织结构。发现:学科带头人“位置-角色”结构与机制建设因顶层设计滞后、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等的限制,存在权责界定模糊、权责组织支撑缺失、素质结构认定窄化、遴选民主性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科组织化缺乏应有的结构支撑。在组织行为维度,以学科组织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整体行为及不同行为间的内在联系为抓手展开分析。发现:学科组织成员个体在以“重研轻教”为基本范式和行政主导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的双重规训下,学术研究仿真、为了获得体制认可为本质特征的学术发表等异化行为突出。分别以个体情感、知识分工和资本积累为内在纽带形成的“师门”部落、课题部落和同辈部落学科组织群体,受内部情感、熟人关系和道德自律不足等的束缚,致使以维护部落利益为核心的各类冲突繁多。学科组织整体间的交往在等级观念、学科范式等的圈限下,遭遇交融动力不足的困厄。系列行为问题影响着学科组织内部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地限制着学科组织化的推进。在外部环境维度,根据学科组织化在学科组织方向引领、结构设计和行为范式三个内部要素维度的现实困境及内在诱因,从决策结构、权力关系和文化范式三方面审视学科组织化面临的外部环境束缚。发现:大学和院系的自主决策权缺失、政治和行政权力共同主导学术决策的权力关系、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及“官本位”文化的惯性渗透等,多维度限制学科组织化的推进。统筹学科组织化在学科组织方向引领、结构设计、行为范式和外部环境四个维度的现实困境及其生成逻辑,遵循由外及内的基本逻辑,按照宽泛的“一对一”方式,从纵向的“校-院系-学科组织-学科组织成员个体”和横向的“政治-学术-行政”一体化角度,提炼学科组织化的创新策略,为以学科为基础的“双一流”建设乃至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新的参考。该论文有图27幅,表35个,参考文献36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