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卟吩纳米粒基于LIFU作用抑制乳腺癌生长及转移的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二氢卟吩纳米粒的制备、表征、药物释放及相变等基本性质研究目的制备包载二氢卟吩、全氟戊烷和多西他赛的多功能纳米粒,检测其表征、药物释放能力等基本性质。方法通过双乳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外壳,内包载二氢卟吩(Ce6)、全氟戊烷(PFP)和多西他赛(DTX)的多功能纳米粒(CPDP NPs)。Malvern粒径仪测定相关指标,透射电镜查看内外部形态,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并检测其不同pH溶液中包载药物释放情况。结果成功制备Ce6-PFP-DTX-PLGA纳米粒(CPDP NPs),粒径约249.5±77.46 nm,电位约-18.47±0.55 m V,分散度佳,稳定性好;透射电镜证实纳米粒形态均一,拥有良好的壳-核结构;Ce6和DTX的包封率分别为60.54±3.79%和83.84±1.39%;pH 7.4和pH 5.5溶液中Ce6释放率分别为14.00±0.72%和20.15±0.76%,DTX释放率分别为24.04±2.11%和47.61±1.34%。结论使用双乳化法制备出了CPDP纳米粒(CPDP NPs),其拥有典型壳-核结构,粒径、电位、稳定性佳,具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和药物释放能力,可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二氢卟吩纳米粒抑制乳腺癌生长及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检测CPDP NPs体外超声显影能力,评价其体外安全性,并验证其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作用下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能力。方法琼脂糖凝胶模型验证纳米粒体外超声显影能力;CCK-8检测其体外安全性及LIFU作用下细胞存活率;DCFH-DA探针验证纳米粒与细胞共培养后活性氧(ROS)产生情况;流式细胞学观察纳米粒联合治疗的有效性;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观察纳米粒联合LIFU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作用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2 W/cm2辐照120 s后,CPDP NPs二维及CEUS显影能力显著高于其余分组;激光共聚焦结果提示,CPDP NPs+LIFU组ROS荧光强度明显较其余各组升高;CCK-8实验证实纳米粒处于最高浓度(0.8 mg/m L)时,细胞存活率依然>80%,联合LIFU辐照后,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2.54±2.90%;流式细胞学结果提示CPDP NPs+LIFU组细胞坏死及凋亡率为30.92±1.92%,明显高于其余组;划痕实验提示CPDP NPs+LIFU组抑制转移速率最低,transwell实验显示该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下降。结论CPDP NPs在LIFU辐照下拥有良好的超声显影能力,体外ROS生成效率高,单独使用安全性佳且协同治疗高效稳定,细胞实验层面可显示其显著的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能力,进而可以为后续体内实验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二氢卟吩纳米粒抑制乳腺癌生长及转移的体内研究目的验证CPDP NPs体内超声显影能力,联合LIFU验证体内协同治疗乳腺癌及其远处转移的能力,并评估CPDP NPs的体内安全性。方法通过建立BALB/c小鼠4T1乳腺癌模型,尾静脉注射CPDP NPs联合LIFU作用于肿瘤区域,观察2D及CEUS显影情况;小鼠按分组每3天分别尾静脉注射纳米粒或LIFU辐照,持续18天;每2天记录荷瘤小鼠体重及肿瘤大小并绘制生长及肿瘤体积曲线;取其肿瘤组织进行H&E、PCNA和TUNEL染色;摘取肺脏观察转移瘤数目并进行H&E染色,观察不同实验分组抑制荷瘤小鼠肺转移能力;健康昆明小鼠评估CPDP NPs体内安全性,30天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摘取小鼠主要器官和肺组织行H&E染色。结果LIFU辐照后,荷瘤小鼠肿瘤2D和CEUS显影能力明显提升,灰阶强度分别是辐照前的2.94倍和2.98倍;CPDP NPs+LIFU组18天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余各组,且各组体重无明显差异;肿瘤组织病理染色观察CPDP NPs+LIFU组较其余各组增殖率明显减少,而凋亡率显著增加,CPDP NPs+LIFU组肺转移瘤数量显著减少,H&E染色未见明显转移浸润;无明显差异可在昆明小鼠各组血液指标及体重中被探及,各主要脏器均未探及明显损伤。结论CPDP NPs联合LIFU辐照后不仅显示出增强的超声显影能力,且能够实现有效的协同治疗的目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体内实验证实,该治疗策略不但明显消除小鼠原发肿瘤的发展,并且能够有力阻止其肺转移进展,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单中心Alport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目的分析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变在不同性别患儿中临床疾病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并确诊的45名Alport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性别、不同突变基因、不同病理类型等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患儿性别、确诊年龄、肾功能、治疗情况。结果本次共收集了45例Alport综合征(AS)患儿,对其进行
目的应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TOLF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和富集分析,探索在TOLF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及其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通路,从分子水平探讨OLF细胞内成骨成骨机制,为临床上OLF发病原因提供分子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被确诊的5名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和5名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4ml。用Trizol试剂提取样
目的:观察后路单纯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明确诊断为单节段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3例,男性4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56±10.3岁,随访时间均大于等于1年。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后路单纯固定植骨融合术和B组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两组,其中:A组共34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40-74岁,平均年龄5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及其剪切变异体7(AR-V7)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2021年2月住院的40例腹腔镜下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组织标本。HE染色法检测患者膀胱癌及癌旁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按照WHO/ISUP制定的分类系统,将其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检测AR和AR-V7在膀胱
目的:探讨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drome,NIVCS)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经静脉造影检查和下肢静脉压测定确诊为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且髂静脉管腔狭窄>50%,临床上分别有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等症状,有手术指征的64例患肢,其中56条患肢单纯行髂静
目的分析血睾酮、PSA及其相关系列指标(PSAD和f PSA/TPSA)结合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指标对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104例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临床病历资料齐全。根据影像学资料:3.0T前列腺MRI增强+弥散和全身骨显像,将患者分为两组:骨转移组(BM)与非骨
目的:探讨分析BPH中前列腺组织学炎症的病理特征与雌激素受体GPER,炎症相关蛋白ERK,NF-κB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共60例BPH患者前列腺术后标本。HE染色后按照NICKEL等人制定的前列腺组织学炎症诊断及分级标准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标本进行组织学炎症分级。利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各样本中GPER,ERK,NF-κB的
目的:检索医学相关数据库筛选文献,纳入食管、贲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对比的RCT研究,应用meta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路径对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营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8个大数据库相关文献,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WOS,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质量文献,对本文所研究的11个方面
目的探讨不同功率下微波消融对人新鲜离体乳腺癌组织的作用效果。观察分析微波消融前后乳腺癌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研究消融后的乳腺癌边缘组织对病理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01月至2021年01月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标本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参数为(30w 3min),B组为(40w 3min)。操作南京康友微波消融仪KY-2000和南京
目的乳腺癌腋窝的处理一直是争论的话题,预测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非前哨淋巴结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确定与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的预测因素。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的36篇研究。提取相关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确定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