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货币政策规则一直是一个菲常重要的课题,它对于探索货币政策新理论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利率、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岀历来都是一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考察的重要经济指标,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般认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利率应能够根据通胀率和实际产岀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有效抑制价格过度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泰勒规则正式刻画短期利率对通胀率和实际产出反应关系的一种货币政策,他已经成为描述和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的一种标准方法,是目前各国中央银行指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分别引入区制转移的总供给曲线和中央银行损失函数,通过最小化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推导得到不同情形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发现它们可能表现为相同形式的区制转移泰勒规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规范的判别方法和检验过程,考察了区制转移泰勒规则的形成原因,并运用美国和中国的数据进行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具有明显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特征:在区制1表现为盯往通货膨胀,而在区制2表现为泰勒规则。而我国货币政策行为同样也具有明显的区制转移特征,不同区制反映了利率对通胀和实际产岀的不同政策反应函数。在区制1中央银行主要关注产出缺口,利率政策对产出波动作出正向反应,对通胀反应不遵从传统的泰勒规则,具有不稳定的结构;而在区制2主要关注通胀率,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出反应,对产出波动反应不明显。 基于本文的研究思路,这种区制转移特征可以归结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而不是真实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