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筋腐果是果实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病害。本试验采用对筋腐病敏感的番茄品种佳粉10号,在低钾水平下,通过遮光处理来研究光照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影响。在不同的遮光时期、不同的遮光强度及变光处理下,调查了番茄筋腐果的发病情况,测定分析了遮光处理对番茄植株生育及其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并对筋腐果与正常果实做对比分析测定,研究筋腐果发生的可能机制。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发育的白熟期进行遮光处理,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的影响较小,而筋腐果产量显著升高,发病率、平均级数与综合指数也都极显著地高于座果期遮光及不遮光对照,而在幼果期遮光使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果实总产量与平均单果重降低,筋腐果发生也较不遮光对照有升高的趋势,但筋腐果的发生率、平均级数与综合指数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所以,果实白熟期是筋腐果对遮光发生敏感的时期。 在果实白熟期,不同的遮光强度对筋腐果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但筋腐果的发生没有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加重。在本试验中,单层纱网遮光(遮光约25%)的处理,筋腐果的发病率、平均级数与综合指数都极显著地高于双层纱网遮光处理(遮光约40%)与不遮光对照,双层纱网遮光处理病果的平均级数显著高于不遮光对照,而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与对照没达到显著水平。变光对番茄筋腐果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但效果没有不同遮光时期处理与白熟期的不同遮光强度处理明显。 遮光及变光处理可能使植株的碳氮代谢受到影响,氮/碳比有所升高,而引起筋腐果的大量发生。座果期遮光及双层遮光处理B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光合产物的积累减少,果实糖分含量降低。同时,植株对氮的吸收与同化水平也降低,而在白熟期遮光及单层遮光处理A的光合产物积累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氮的吸收受到的影响也较小,伤流液中铵态氮的含量及比例明 搁 要显升高,地上部植株的氮水平也相应升高。总体看来,还是植株与果实中的碳氮代谢,尤其是氮的代谢对筋腐果的发生影响较大。变光处理也使植株及果实的氮/碳比例升高,从而使筋腐果的发生较高。 从番茄的正常果实与筋腐果比较来看,筋腐果的绿果肉中乙烯的释放量比正常的红果肉与正常果实果肉中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绿果肉不能正常成熟变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乙烯释放量的减少,还影响到其它一些与果实成熟有关的因子的作用,使果实的成熟过程受阻。 筋腐果的绿果肉中糖分(主要是葡萄糖与果糖)的含量比正常果果肉明显降低,而硝态氮与铰态氮的含量却高于正常果果肉,尤其是铰态氮,在正常果实中含量极低。氮代谢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碳架而使氮同化受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谷氨酸的含量降低尤为明显,从而使氨的同化受阻,这可能是病果组织中销大量积累的重要原因。筋腐果在病变过程中的氮/碳比明显高于正常果果肉,碳代谢与氮代谢的不平衡加剧,从而造成代谢的紊乱,引发筋腐病的发生。 番茄褐变维管束与绿果肉中有大量酚类物质的积累,酚类物质是产生褐变的一种重要因子。在筋腐果的未褐变维管束与果肉中,苯丙氨酸含量升高,以其为前体的莽草酸代谢途径可能加强,合成大量的酚类物质,从而引起褐变。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三个甘蓝品种为试材,在两个农杆菌菌株LBA4404(携带nptⅡ基因和gus基因)和GV3101(携带Bari-1基因和hpt基因)的介导下,重点研究了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体系,包括适宜苗态
植物生长素通过调控干细胞的再生而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时,位于生长素信号转导中心的生长素响应因子受小分子RNA的调控。本研究以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
针对造成我国可控环境条件下蔬菜产量水平低、质量差、效益低、产品药残高和难以全季节生产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番茄为代表蔬菜,从有机土壤基质配比的筛选、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