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问题提出已经在数学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深度思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教学成为未来数学教育的新趋势。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其自身的问题提出水平是影响学生问题提出意识和能力,促进问题提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是教师或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情境信息,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结构良好的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源于情境,问题情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问题提出已经在数学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深度思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运用问题提出进行教学成为未来数学教育的新趋势。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其自身的问题提出水平是影响学生问题提出意识和能力,促进问题提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是教师或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情境信息,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结构良好的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源于情境,问题情境是问题提出的基石,数学问题的提出离不开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不同问题情境对教师以及学生数学“问题提出”都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不同地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结构程度,将问题情境划分为无结构情境、半结构化情境和结构化情境。参考已有文献资料编制《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测试卷》,初步制定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的评价框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情况。主要研究问题有三个:(1)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的表现如何?(2)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存在什么问题?(3)提高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有何建议?针对第一个问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整体一般。问题数量上,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始数量较多,但有效数量中存在着结构重复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问题质量上,小学数学教师基本都能提出简单拓展性数学问题,但问题的种类不够丰富,新颖性整体较低,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提不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数学问题。第二,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无结构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相对较弱,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数量最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得分最低;半结构化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较为一般,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数量较多,问题的多样性得分最高;结构化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相对较好,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数量最多,问题的复杂性得分较高,三种问题情境下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新颖性得分整体较低。第三,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与性别因素无关,与教师的教龄和所在学校等因素有关。男、女教师“问题提出”的数量与质量在均值上无显著差异;与2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相比,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相对较差,提出的问题大多不具有探究价值;此外,中心校的教师“问题提出”表现显著优于村小教师。针对第二个问题,研究发现,当前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表现不佳,结合访谈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教师意识来看,部分教师缺少问题提出培训的机会,不能科学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存在思维固化,对数学问题情境缺少创新。从教师能力来看,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欠缺,没有掌握科学问题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的方法,问题提出教学知识储备不充分,不能精准地设计问题和布置问题提出任务。最后,给出提高不同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的建议:第一,重视不同问题情境在问题提出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问题情境意识,明确“问题提出”的基础要素;发挥不同问题情境作用,优化“问题提出”任务中的表现。第二,强化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选择和运用能力。参加“问题提出”工作坊,提升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能力;开展“问题提出”教研活动,加强问题情境选择与使用的能力。第三,反思不同问题情境在问题提出中的应用效果。创设多样提问的教学情境,促进“问题提出”思维训练;丰富课堂问题情境的题材,助推“问题提出”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当前航天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对航天产品质量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探索质量管控新模式。因此,围绕产品质量提升和员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索了精益管理方法与人、机、料、法、环等质量管控要素相结合的航天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新模式,从而提升航天产品质量管控水平。
本文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以公益海报中的图文双关为例,论述多模态双关的体认性特征。原型图文双关的表层义一般由图像表征,深层义由文字和/或图像表征。图像与文字协同作用,既能调动解读者的直观感性体验,又能激活其关于特定概念的联想。在多模态双关中,两种意义兼容并存,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呈现出现实性感知、互动性协同、异质性同构、转隐喻性整合的体认特征。
目的:本文以《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为研究对象,探求《医林改错》中的气血理论思想以及活血化瘀方剂配伍特点,以求在临床上为诊治血瘀证贡献一定的文献支撑以及诊疗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以及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剂进行收集,共计22首。整理后将方剂名称、药物组成、药物使用频次以及药物归经导入Word,运用Excel建立活血化瘀方剂的基本数据库,方剂中没有出现的药物记作 0
<正>疫情的冲击以及为阻击疫情扩散蔓延而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个链条和各个领域带来显著影响,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农业全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
主题意义串联起单元教学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Nature in the Balance为例,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提炼主题意义;根据主题意义,整合单元内容;围绕主题语篇,确立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活动;根据各级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一系列步骤进行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程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是新知识素养,其三是新能力素养。基于以上对于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得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新知识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用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新手教师来说,组织好整个课堂的教学、互动、活动以及师生交流等环节是课堂组织目标得以达成的重要基
<正>新版《译林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体系编写,这四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这正符合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任务。教师应“从语段和语境的整体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用情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学习力、思维力,然而目前部分教师为“应试”而教教材、重预设而轻生成,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表面化、浅层化问题突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运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究了“运用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运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
<正>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系医学博士、慈方中医馆创始人贾海忠教授根据平时授课录音整理而成。丛书共5本,包括《脾胃论》临证解读、《医林改错》临证解读、《医贯》临证解读、《伤寒论》临证解读、《金匮要略》临证解读。本书为《医林改错》临证解读分册。该书系统讲解了《医林改错》原文、临床应用方药,以及作者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和临证感悟。力求让中医古籍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医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学家怀尔德在其著作《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第一次提出“数学文化”这一概念,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随着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界对数学文化的关注不断深入,数学文化也被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被多次强调。数学文化教学打破传统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数学知识内容掌握的传统观念,突出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并让其感悟数学思想的重要性,重视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