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虽然有时可以凭着英汉双语经验直觉地理解原语并将其转换成译语,然而当英汉句子存在较大差异时,却往往因为不能理性地认识差异并选择适当翻译方法处理差异而产生翻译失误。因此,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方法选择研究对英汉翻译实践极为重要。自然,比较语言学和翻译学领域已有许多学者对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予以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获得了对英汉句子的基本异同及其转换方法的宝贵认识。然而,现有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全面性和层次性,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为此,本研究拟以英汉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及现代英汉语言文化知识为指导,以比较语言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为基础,以现有的英汉句法比较和翻译研究的成果为资源,通过理论与例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英汉句子差异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及处理英汉句子差异的翻译策略。本研究表明,英汉句子的差异在深层上源于西方人与中国人在语言习惯、语言哲学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世界观是物我对立、以物为准、注重分离、善于分析、追求真理、重视实用,是理性的、原子(集合)的、静态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以我为准、注重合和、放眼整体、追求美好、重视感受,是感性的、整体(突现)的、动态的。英汉句子的差异表现于功能、意义和形式等各个层面上。在功能层面上,英语句子强调物性的形式功能,突出主语的地位,多用主语做主题,以“主语—谓语”结构决定功能;汉语句子强调心性的意义功能,突出主题的地位,灵活运用各种句子成分做主题,以“主题—说明”结构决定功能。在意义层面上,英语句子主谓结构突出,犹如一颗树的主干,其他句子成分如同大树的枝叶通过各种关系手段挂于主干上,呈树状结构;汉语句子动词用得多,在表达思想时往往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逐步交代,节节相连,呈竹状结构。在形式层面上,英语句子常用各种显性连接手段来连接句子成分,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汉语句子则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句子的语法意义主要通过逻辑事理顺序和语义来表达。英汉翻译中采用意译或归化策略时,译者可以根据英汉句子的差异特点和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灵活采用“主语→主题”、“非主语→主题”、“中心词→主题”、“中心词→说明”等各种转换模式。本研究可望对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领域具有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意义。从实践角度来看,本研究的发现对英汉翻译具有重要的启发,甚至可以直接运用于英汉翻译中,通过理性地认识英汉句子差异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处理差异而避免翻译失误。从理论角度来说,本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现有的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研究,使其更具全面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