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直流微网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对于电力行业,从发电端到用户侧都正向未来电力模式进化。我国属于太阳能资源富集国家之一,由此兴起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在近年来已经从研究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在用户侧,随着直流负荷如电动汽车等逐年增加,直流微网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而结合两者的光伏直流微网系统必将成为未来主要供电结构之一。本文针对该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两点问题: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和该系统运行稳定性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光伏直流微网的发展趋于微型化,户用化,是未来城市主要供电结构之一。由于城市中环境复杂,光伏电池常受到阴影遮挡,其阵列P-U特性曲线呈多峰值,传统的MPPT策略可能失效。故针对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MPPT控制策略采用两步法:光伏预测+实际MPPT。第一步:建立运动学平抛电池模型(计算量小),MPPT采用带筛选域环节的粒子群算法,得到此时刻光伏电池的近似最大功率工作点。第二步:MPPT采用扰动观察法,在已得到的近似最大功率工作点经简单扰动即可得到实际最大功率点位置。故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阴影条件下光伏发电MPPT的难题。光伏直流微网的结构可看做由各模块如光伏微源,储能电池等通过直流变换器连接至系统直流母线。其运行过程中,母线电压的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尤为重要,后者正是由这些变换器直接影响。传统的变换器控制策略如下垂控制等能处理这一问题但又有不足。故按微网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先提出基于动态下垂系数的交流微网下垂控制策略,将其应用至直流系统后,结合提出的直流微网自适应控制策略,得到新的基于动态下垂系数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减小了因系统运行情况变化时各模块功率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实现系统中母线电压的无静差调节,提高了光伏直流微网的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构建了单母线光伏直流微网系统,分析了传统控制策略与改进后策略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而后进行实验,验证了改进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自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光伏直流微网系统运行时的两大难题。
其他文献
以CRH380B型动车组为实例,结合实际中常见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改变抗蛇行减振器阻尼特性来模拟不同故障类
当前各式各样的可穿戴式、便携式甚至是可植入式器件的发展对其能量供给单元的尺寸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储能解决方案,如超级电容器、锂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因其较小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型飞机的方向舵调整片操纵装置的研究成果,首先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对系统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经典的PID算法实现位置、速度双闭环的控制方式,从而达到用户要
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对待语文作业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三个过分依赖:过分依赖课本,过分依赖答案,过分依赖老师。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语文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材体系,不再强调学
文化意识对商务英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指出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强调了在翻译课程中
<正>鉴别要点药材鉴别要点药材呈竹节状,类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皱缩,常残留有枯瘢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外皮棕黑色至灰棕色。断面黄白色至淡灰棕色,有黄色筋脉点或筋脉纹散
<正> 一、前言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以下简称MPC)在70年代末和Montedison公司联合开发超高活性载体催化剂取得成功,为气相丙烯聚合新工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MPC在1979年开始
对河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动态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地覆被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垂直空间分布差异;土
近年来,利用交替沉积的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复合物薄膜制备及其分离应用领域广受关注。本研究在水解改性聚丙烯腈超滤基膜上,分别基于荷相反电荷聚电解质之间的静电作用和
所讨论的就是在齐齐哈尔大学校园网和教育教学科研网接口带宽有限的前提下,怎样通过优化校园网络主DNS服务器的配置,实现域名解析后的超链接子操作在公网上进行,从而提高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