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内感染也叫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均带来了严重危害。
随着抗生素的相继问世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各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并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由细菌耐药所引发的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以及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细菌耐药已经成为21世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耐药性主要由染色体或耐药质粒(R质粒)介导。R质粒通过细菌与细菌间的接触,由耐药菌株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转移到敏感菌株,从而使原来的敏感菌株获得耐药性。此外,R质粒具有我复制的功能,在细胞分裂时,R质粒也同时进行复制,而使子细胞也带有耐药质粒。R质粒的传递使得耐药性能够在细菌之间广泛播散,又使一部分体内正常菌群成为耐药基因库,大大增加了治疗和预防院内感染的难度。
[目的]
1.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不同科室内院内感染及致病菌的分布情况;
2.分析引起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状况及其耐药谱特征;
3.探讨在三种主要致病菌中R质粒与细菌耐药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1.收集院内感染的患者病历,参照病历中细菌检测报告结果,对院内感染及致病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采用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临床收集的所有菌株进行重新鉴定;
3.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原名NCCLS)2007年版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
4.采用SDS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其进行质粒图谱分析;
5.采用SDS-变温法消除质粒,然后重新进行质粒图谱分析和药敏试验。
[结果]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主要临床科室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的患病率为5.6%;
2.大肠埃希菌为普通外科住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为骨外科住院感染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泌尿外科住院感染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呼吸内科住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为血液肿瘤科住院感染主要致病菌;
3.全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超过75%,对头孢一代、二代的耐药率为40%~65%,对头孢三代、卡那霉素、亚胺培南、舒普深敏感,对喹酮类药的耐药率大于55%。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选抗生素耐药性均大于50%;
5、R质粒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检出率分别是61.5%、73.8%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有4种谱型,所有菌株均含有三条相同的质粒条带;大肠杆菌有4种谱型,所有菌均含有一条相同的质粒条带;铜绿假单胞菌有2种谱型,含有一条相同的质粒条带。
6、SA11、EC2、PA6的质粒带能够通过SDS-变温法被消除,但SA11对CNX的耐药性却未发生改变。
[结论]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内感染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和骨科;
2.全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系统主要致病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内科系统的主要致病菌则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总的耐药率较高,尤其多重耐药明显,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严重:
4.R质粒与细菌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A11菌株的耐药性可能是由染色体和质粒共同决定的,而EC2和PA6菌株的耐药性则是由质粒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