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国外众多研究表明,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在我国,关于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随着我国审计市场的逐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强对事务所的监管和法律惩戒,确保健全的法律环境。基于我国审计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政府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鼓励事务所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在我国政府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背景下,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如何,事务所规模对不同类型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的影响是否一致,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考察。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对审计质量有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划分为实际的审计质量和感知的审计质量两大类。结合国内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其次,结合规模经济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理论、“深口袋”理论、产品差异理论等分别分析事务所规模对实际审计质量、客户感知审计质量及投资者感知审计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假设。最后,运用2010-2012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以图表的形式给出论文的整体框架。第2章,文献综述。分别从事务所规模的划分、审计质量的定义与衡量、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文献进行评述,引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第3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结合规模经济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理论、“深口袋”理论、产品差异理论等,分别从事务所规模对实际的审计质量、事务所规模对客户感知的审计质量、事务所规模对投资者感知的审计质量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4章,研究设计。首先考虑事务所规模的衡量,定义研究各年的大规模事务所;其次从事务所规模对实际审计质量、客户感知的审计质量、投资者感知的审计质量,分别介绍模型设立和变量定义,及研究样本来源与数据选择。第5章,实证检验。对构建的模型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第6章,总结。首先对实证结果进行总结,接着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阐述本文研究的贡献、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建议。通过从盈余管理角度研究事务所规模对实际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费用角度研究事务所规模对客户感知审计质量的影响,盈余反应系数角度研究事务所规模对投资者感知审计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有:(1)与“小规模事务所”相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客户可操控性应计显著较低;(2)与“小规模事务所”相比,“大规模事务所”更能得到审计客户的认可,从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3)与“小规模事务所”相比,“大规模事务所”更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从而盈余反应系数更高。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首先,审计质量的衡量方式多样,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对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主要划分为实际的审计质量、感知的审计质量两大类,并尝试构建了审计质量衡量的框架。其次,本文选取2010-2012年最新的数据,对于事务所规模的划分方法上,考虑到单项条件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分年度选择可以代表事务所规模的六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当年的大规模事务所。从实际的审计质量、客户感知的审计质量、投资者感知的审计质量三个角度考察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文献。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会计师事务所,得出研究期间内我国稳定的大规模事务所,发现2012年大规模事务所的数量比2011、2010年有所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三次合并浪潮的效果。本文在第三次合并浪潮的背景下,研究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