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沿黄傍河水源地位于黄河南岸,郑州市东北部。近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再加之黄河出现多次断流,水质恶化,安全可靠的可供水源日益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以浅层含水层为主开采层的傍河特大型、大型水源地-北郊、“九五”滩水源地。为确保水源地的长久正常运行,应对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研究区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寻求地下水资源组成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可持续的供水方案提供依据。充分搜集研究区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一系列水文地质野外工作,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并将其概化为浅层潜水-微承压和中深层承压两个含水层组;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了研究区天然状态稳定流和1995.1.1~2013.12.31时段的非稳定流数值模型,并使用试估—校正法对模型进行识别校正,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研究区多年均衡计算结果显示,现状条件下研究区两层含水层组均处于负均衡状态。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均衡和流场进行分析,可发现,随着开采的扩大,研究区含水层补排差不断加大,含水层流场形态和边界条件也随之改变,且易在水源地集中开采区形成降落漏斗。通过对源汇项的相关性分析,可发现,黄河侧渗补给占开采总量的50%左右,其中增加的水源地开采量41.25%来自于此。建立研究区现状开采和水源地最大可供水能力2014年-2033年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浅层含水层年可供开采量可达39310.28 ×104 m3,中深层承压含水层年开采量不应超过2357.62×104m3。浅层含水层组在保证地下水开采量上较中深层含水层组更具优势,究其原因,应是浅层开采易激发黄河侧渗补给,袭夺地表排泄量(向贾鲁河、蒸发等),而中深层含水层组补给来源单一,且补给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