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阅读中的中央凹词的加工负荷(词频、词长等)对预视效应的影响。有关此问题英文已有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那么,在中文的阅读中,中央凹词的加工负荷(大都用词频来衡量)是否会影响副中央凹词的即时加工过程,以及它对副中央凹预视信息的提取有什么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实验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眼动实验法,结合边界范式,旨在考察中央凹词的加工负荷(本研究用词频衡量)对副中央凹预视的影响。本研究的两个实验都使用Eye link1000眼动仪记录被试阅读时的眼动数据。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参加实验被试34名,使用的研究方法为眼动实验法,探讨中文阅读中是否存在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所筛选出的中央凹词和副中央凹目标词都是中文文本中最常见的双字词,并且控制了副中央凹词的词频与笔画数。实验为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所关注的目标词的词频,划分两个兴趣区,通过这一个实验同时考察了中文词汇的词频效应和词频延迟效应这两个方面。实验二,参加实验被试42名,使用眼动实验法结合边界范式的研究方法,探讨中文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是否能影响副中央凹信息的提取。实验材料选取标准与实验一类似,是在实验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加工。实验材料通过拉丁方平衡产生了八个系列的平行材料这样就对实验材料的顺序进行了很好的平衡。实验设计是2(中央凹词的词频:高频、低频)×4(预视类型:相同、音同、形似、控制)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通过对以上两个实验所记录的眼动数据进行的基于被试和基于项目两种方法的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中文阅读过程中,有显著的词频效应,词频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在统计上达到显著,词频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2)与拼音文字的研究类似,中文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的促进作用还会延迟到副中央凹词上,即出现了词频的延迟效应。(3)中文阅读中存在预视效应,读者能够通过预视加工提取到的副中央凹信息。中央凹的词频能够对副中央凹预视信息的获得产生影响,在不同词频中央凹词的条件下,读者所能获得的预视效益有差异。(4)实验一中表现出的词频延迟效应和实验二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了E-Z读者模型中有关副中央凹平行加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