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气管疾病以及创伤导致的气管狭窄及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881年Gluck等首次成功进行的气管切断再吻合手术,标志着气管外科的开始。而经手术治疗中,气管切除过长,超过约成人气管长度的二分之一,儿童气管的三分之一,则需要气管重建。而理想的气管替代材料需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1、封密的管腔结构;2、质地柔韧;3、良好的生物相容性;4、低炎性反应;5、低免疫性;6、有助于气管上皮细胞在管内壁生长。随着研究人员在气管重建上的研究的深入,气管重建替代物的选择越来越多,也逐渐成熟。由于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中,为同种异体气管移植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促使肿瘤的复发,这对于气管恶性肿瘤患者的异体气管移植将增加其肿瘤复发的几率。如何控制免疫排斥反应,降低移植物自身的抗原?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降低异体气管抗原性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移植物的放疗、低温保存及脱细胞等。近几年有关研究提出经光氧化反应处理生物材料后,有无细胞毒性、低钙化性、弱免疫原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本实验采用光氧化反应处理后深低温保存兔气管移植,对移植后气管的上皮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观察,评价此项光氧化反应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为解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处理方式提供一条新途径。目的光氧化反应处理深低温保存兔异体气管,建立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兔模型,观察兔气管上皮细胞及气管软骨细胞的情况,研究光氧化反应处理兔异体气管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36只实验用兔(雌雄不限,体重2.5-3kg),随机分为供体组(n=18)和受体组(n=18),受体组随机分为深低温移植对照组(A组,n=9)和光氧化反应深低温移植组(B组,n=9)。B组为光氧化反应处理后,经液氮深低温保存6周异体气管移植组。A组为未经光氧化反应处理,经液氮深低温保存6周异体气管移植组。A组、B组经一期手术将移植气管包埋在受体兔腹腔大网膜内再血管化14天,二期手术经原切口分离大网膜,保留血管蒂,清理移植段气管二端,原位移植于受体兔颈部。二期手术术后8周处死受体兔取移植气管标本,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计算标本上皮积分和软骨积分。结果经光氧化方法处理后的B组材料呈浅蓝色,组织结构完好,质地柔韧性等方面与新鲜组织相似。A组、B组经液氮深低温保存后的组织结构完好,与新鲜组织相比无明显区别。实验兔在一期手术,术中术后死亡率0%,术后14d实验兔生存状态良好;实验兔在二期手术,术中死亡率0%。A组、B组均有一例大网膜包埋后异体气管稍有变形,其余异体气管的组织形态均完好。二期手术后8周,取移植气管标本。A组、B组HE染色观察气管壁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动脉内膜局部增厚,向腔内突起,其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少量淋巴浸润,粥样斑块形成。B组的上皮积分明显高于A组的上皮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B组的软骨积分均值较A组的软骨积分均值低,但A组、B组的软骨积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应用光氧化反应深低温保存处理的同种异体气管能够促使移植气管上皮细胞粘附再生长,明显优于单独冰冻深低温保存处理的同种异体气管。2、应用光氧化反应深低温保存处理的同种异体气管较单独深低温保存处理的同种异体气管在气管移植后对软骨细胞的保存和再生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