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式脱液器的设计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陆上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油气正成为油气开采领域的热点,但是随之而来的技术难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其中气-液分离问题尤为突出。紧凑型内联式脱液器因其能够提高气-液分离效率,解决分离装置中液体过载和海上平台空间受限等问题,以及适应于深水或超深水油气开发等优点,正倍受关注并飞速发展。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提出了内联式脱液器的结构参数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数值研究,同时用实验方法验证及分析了该脱液器分离性能及稳定性,为其走上工业化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紧密跟踪国外内联式脱液器发展动态,在理解和分析现有装置基础上,首先以旋流分离基本原理为依托,初步确定了内联式脱液器导流叶片、分离腔和排气管等关键结构的尺寸,然后建立内联式脱液器内部流场的几何模型,借助CFD软件FLUENT对内联式脱液器进行流场分布及分离特性模拟,随后改变导叶个数及导叶出口角,进一步研究不同结构下内联式脱液器的分离特性,得到脱液器结构参数及液滴粒径、入口速度和含液量变化对分离效率及压降损失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的情况,设计并加工了一套室内实验测试系统,分别在不同工况下对内联式脱液器样机进行了分离性能实验研究,同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照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内联式脱液器的分离效率随入口速度、液滴粒径及导叶出口角的增大而增大;压降损失随液滴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随入口速度及导叶出口角的增大而增大,其中速度与压降的变化呈抛物线状,非常吻合局部压降计算公式,此外可用能量损耗系数K比较直观且全面的表征内联式脱液器单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导叶个数和导叶出口角度都存在一个最优值,在8个导叶和45o导叶出口角时,脱液器整体分离效率最好;在含液量比较低时,脱液器分离效率比较理想,当含液量增大到一定值时,分离效率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结构的脱液器而言,当液体流量(含液量)保持不变时,脱液器的分离效率及压降损失随着气体流量(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气体流量保持不变时,随着液体流量的不断增高,其分离效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小的趋势。实验结果和模拟分析得到的变化趋势是比较吻合的,说明本文所采取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可信赖的。本文所设计的内联式脱液器样机在实验运行中呈现了良好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分离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的研制对空间有限的海上平台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基于中红外光谱(mid 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技术定性判别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掺假的可行性.方法 以甘氨酸铁螯合物和硫酸亚铁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的中红外光谱
有效学习是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采取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课前、课中
本文简介了RCC和SFRC及它们的工程应用,讨论了普通拌和原理及其局限性,综述了混凝土拌和的强化方法和振动拌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任务。经过对振动拌和过程的理论分析
在新课改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地位越来越高,其注重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培养,同时更加强调认知优化,希望发展学生智商与情商,让他们乐于阅读、懂得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