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脊髓损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我国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逐年增高,虽然一些治疗观念及护理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使得在院治疗及转院患者的安全性增高,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但仍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一种新的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治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肺部、尿路及皮肤感染感染、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急性脊髓损伤患者89例,其中应用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32例,男性20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39.8±10.1岁,颈椎损伤16例,胸椎损伤9例,腰椎损伤7例,入院时感觉功能评分92.4±30.5,运动功能评分38.6±13.8,患者均进入新的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期入院但未进行综合治疗管理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8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40.4±10.5岁,颈椎损伤16例,胸椎损伤9例,腰椎损伤7例,入院时感觉功能评分93.5±31.4,运动功能评分39.7±15.1。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评分标准,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3、6个月对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随访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未再出现明显提高;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显示综合治疗管理模式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急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管理模式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方面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评分提高明显,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其他文献
与传统的概率可靠性模型相比,基于凸集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更适用于小样本、贫信息、可靠性要求高的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论文针对机械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及非
太平川矿床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的中北段。得尔布干成矿带一直是我国北方矿产资源战略性找矿评价的重要区带,其俄罗斯和蒙古邻区发现的超大型-大型矿床超过4
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纳米材料被应用于生物计算、生物医药、生物传感器以及生化分析等诸多领域。近些年来,DNA纳米分子作为生命遗传物质的载体,其
井下可燃物多、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火灾导致热量聚集,容易引发煤尘及瓦斯爆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封堵控制是巷道火灾常用的防控手段之一,因此,针对不同封堵比
基于反应吸附脱硫(RADS)机理的S zorb脱硫技术具有耗氢量低、操作费用少、汽油辛烷值损失小等优点,是当前中国石化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采用的主流工艺,深入研究NiO/ZnO-Al2O3-Si
本文是关于某国学书院宣传材料的翻译项目报告,笔者是该项目的全文译者。本翻译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书院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反思、感悟和评价,文风较为质朴,而其中涵盖的习惯用语则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以笔者借助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此项目中文化负载习惯用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翻译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研究的习惯用语,不仅包括常规意义上的习语,更囊括某些固定的四字短语、历史典故、趣闻轶事和对偶词
摇摆桁架—钢框架结构作为自复位结构的一种,其特点是摇摆桁架柱脚通常采用铰接或半刚性连接,而主体钢框架结构柱脚大部分仍采用刚接形式。然而,现有研究表明,摇摆桁架—钢框
上世纪二十年代青霉素的发现,开辟了抗生素疗法的新时代,许多感染性疾病从此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迅速发展。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发展,因耐药菌感染引起的死亡风险逐渐增加,近20年里只有少量新抗生素被批准,患者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抗菌药物或者新的治疗方案。将抗生素与其他物质联合使用,是目前有效对抗耐药菌的手段之一,合理联合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随着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风荷载逐渐成为主要的控制性荷载。为了满足结构功能和美观功能的需求,在高层建筑立面开洞成为一种常见的形式。开洞高层建筑的风荷载更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的设计依据。本文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出B、C、D三类地貌,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常规高层建筑模型和开洞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了开洞位置、开洞率、厚宽比、开洞方式、地貌类型等因素对高层建筑风荷载特
高耸结构由于柔度大、阻尼低,极易在强风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危害结构安全,现有的减振技术难以满足高耸结构多模态、超低频振动的减振需求,已有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验证了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