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过高、资源稀缺、社会秩序紊乱等等。在这样危机的背景下,人类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方式,希望探求到能使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城市群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部城市的中心地带,对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对东西部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经济的中心,其出现的问题最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中原城市群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在这样的前提下,参照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计划文件,确立了中原城市群,具体包含郑州市、济源市、焦作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新乡市、漯河市和平顶山市。根据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要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各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状况。根据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根本要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各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状况。建立了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构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法模型的计算,得出结论,进而系统地评价中原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以2010年为现状年,得出郑州市水资源承载指数最大。郑州市经济发达,工农业需水量大,加之污水排放量大,使郑州市成为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最严重缺水地区。其他城市水资源表现为盈余,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广阔。2、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变化不明显,郑州市、平顶山市、济源市和洛阳市是人口超载的重灾区。其余地区大都表现为人粮关系好,尤其是新乡、漯河和许昌。粮食尚有盈余,没有出现人口过度超载现象。3、通过对中原城市群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9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变化不大。从2000年到2010年,新乡、开封、许昌、漯河四市的水环境承载力一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济源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近10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其他4市的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4、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和东南、西南部是大气环境承载力弱的集中于区域,大气污染状况严重。2005年环境改善不大,到2010年中原城市群大气环境状况整体变好。5、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声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各市区的声环境总体上远离临界值,声环境质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