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画也同样如此。但在艺术实践中,题材的丰富性、多变性等问题并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如陈池瑜在现代艺术学导论中所说:“我国目前流行的文艺教科书中将题材归结为反映在作品中的一定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定义,而对题材的丰富性,多层次性及其各种特殊功能均未作出有说服力和有理论价值的解释”。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因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又因为近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画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其特有的属性,在这一变革中题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画题材功能的演变受社会背景、民主自由的发展、市场经济、审美观念、个人价值的肯定、绘画的多元化、个性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绘画功能逐渐变化转型与题材的丰富性的形成是统一的过程。
近现代的中国画的发展中,题材的功能主要出现了两种转换的趋势:1、题材的功能从负荷意义到形式化的转换2、题材的功能从客观再现向主观表现的转换。在这一演变的过程中,两种形式的转换并不是完全平行的,中间有交叉、重叠、混合,其转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这也促进了中国画画家的选材的广度得以不断拓展,中国画题材的丰富性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