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前我国国民的整体海洋意识不高。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群体海洋意识十分薄弱,高中生也包含在内。因此,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必须承担起增强青少年海洋意识,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任。在方式上,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活动的学习。研学旅行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温觉等多感官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采取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指导下,依据调查结果、天津市海洋资源,进行了天津高中地理海洋研学案例设计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研学旅行实施与发展的现状。研究发现,国外研学旅行起步早、研究成果丰富,在实践上很好地融入了课程,但研究方面更偏向旅游方向,与教育的结合较少。国内研学旅行起步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研学旅行的发展背景、设计和实施方面。无论国内外,关于“海洋”研学旅行的实践与研究都非常少。(2)通过对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尤其是以海洋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次数非常少;大部分地理教师认同将研学旅行作为培养学生海洋意识的途径之一,同时他们认为当地的旅游资源、乡土资源是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依托。(3)提出海洋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的一般流程,依据课程标准总结了海洋研学旅行的系列主题,确立了海洋研学旅行的目标水平,提出了海洋研学旅行的适宜内容与方式,构建了海洋研学旅行的评价量表。(4)借助实地考察法、案例设计法,以天津为例,设计了以“海洋”为主题的研学案例——“渤海之滨”,从主题、路线、目标、内容、情境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为开展海洋主题研学旅行提供了参考。以上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丰富了海洋研学旅行的内容。但仍存在不足,一是调查不够充分,分析不够深入;二是研学案例没有实践的运用研究。下一步将研究方案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断进行优化、总结,希望凝练出有价值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