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进步,装配式结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同的是,一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遭受地震,由于预制构件间、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间存在接缝面,在往复受力的情况下,接缝面的损伤会不断累积,成为节点受力的薄弱环节,其损伤特征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明显不同。因此,对该类结构进行地震损伤研究时,不能直接套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而需要开展专门研究。因此,研究新一代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损伤评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缩尺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同时采用开源软件Open Sees建立该节点的数值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数值模型合理性,为后续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型提供基础。(2)基于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模型,用PKPM设计一榀三跨六层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本文选用吕大刚-王光远的损伤模型,通过各构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弯矩-曲率曲线,选取计算参数。并使用开源软件Open Sees建立数值模型,输入地震波,通过增大结构地震烈度,分为小震、中震和大震,观察结构的响应,并对比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底剪力、顶部位移峰值和层间位移角,最后得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局部构件损伤指数。(3)根据Park、杜修力、欧进萍、Chung四种加权组合方法,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进行从楼层到整体的损伤指数计算过程研究,并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产生顺序和构件的重要性系数比较,得到构件对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首先,以框架结构各构件的损伤指数为基础,通过Park、杜修力两种模型赋之对应的权重系数,叠加可得到各构件对各楼层的损伤指数并进行对比;然后,通过Park、杜修力、欧进萍、Chung四种模型将其推广至各楼层对整体结构的损伤模型并进行对比;接着,依据损伤指数和结构地震损伤等级,对不同地震烈度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进行量化评价,为防震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将构件重要性系数作为构件对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得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重要性系数和塑性铰产生顺序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