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症状和种类匹配的中小学传染病预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园安全紧张问题的日渐突出,国内外对学生传染病预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先诊断后筛查”模式作为目前最多采用的预警方式,具有周期长、时效性差、不利于疫情控制等缺点,致使整个应急响应过程安全风险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如何针对学校传染病发生症状到确诊病例过程中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识别,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风险评价及应急响应机制,减少疫情发生,事关师生安全,是目前教育系统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于中小学校已发生传染病与对应症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结合风险分析基本原理及流程,选定出针对教育系统实际的传染病预警评估方法,使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教师能有效、迅速地了解具有相关症状学生的传染病患病几率及群体防控的风险等级。(2)通过对国内某地区中小学2012年-2013年的全部可记录症状及对应病例发生分析入手,统计出学校常见的20种传染病以及分别对应的相关症状。(3)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预警分析方法,就实际运用症状-种类对应关系进行的中小学校传染病预警模式进行了认真剖析,并通过1万条学生实际监测记录实现,总结出以学校为基础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4)通过对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在考虑到学校实际工作内容、监测人员专业能力、监测时效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症状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综合管理模式,即在疾病未确诊阶段采用监测症状的评价方法;结合科学的算法,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分析,达到安全风险的识别、控制及管理。本文最后以目前实际运行中的某区县中小学传染病早期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为例,对症状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综合管理模式在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应用,基本可以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阐明了该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为教育部门应对传染病决策提出依据。
其他文献
输尿管损伤多见于贯穿性腹部损伤及医源性即手术损伤.手术损伤输尿管的发生率较高,子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时输尿管损伤几率可达13.4%[1].1986年1月~2001年1月,我院收治11
本报讯 甘肃铝业(集团)有限责在公司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西北地区率先建成了年产1万吨的再生铝合金生产线。$$ 甘铝年产电解铝只有7.2万吨,面对国家出台的
报纸
为规范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狂犬病暴露人员的处理工作,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
连圈状秕糠疹病因不明,临床上少见,易被误诊为花斑癣、鱼鳞病等,误诊为毛发红糠疹者尚未见报道,近年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文献报道误诊率为4.5%~5.6%[1],将其他疾病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手术的发生率为10%~30%[2],右侧附件疾病易与阑尾炎混淆,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我院1
<正>【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先尝试做课本上的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开始上课,邱老师问学生:"上课了,你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今天我们学什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