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对患者的颂面部美观及功能均有巨大影响,因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均较大。全世界每年新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数量约为50万。尽管近年来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各种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临床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特异性较高的药物仍然不多。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目前仍然较低,约为50%。因此,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对更有效的药物的需求依旧迫在眉睫。近年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的过程以治疗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是一个研究热点,如PARP酶家族抑制剂。PARP酶家族是一类DNA损伤修复酶,在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口腔鳞状细胞癌对PARP抑制剂耐药的分子机制尚未被阐明。因为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我们考虑从协同其抑制DNA损伤修复的角度提高其抗癌作用。同源重组(HR)依赖于DNA序列的同源性/同一性,是最精确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之一。在恶性肿瘤细胞中抑制HR过程,以期提高同源重组功能正常的恶性肿瘤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的药物治疗策略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效益。目前的研究表明,传统的药物抗癌疗法会影响肿瘤的靶向免疫应答,这提示我们口腔鳞状细胞癌对PARP抑制剂的耐药性可能也与免疫逃逸有关。对染色质修饰蛋白有影响的强效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已被开发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因此我们考虑将其与PARP抑制剂联合使用,以提高PARP抑制剂的抗癌效果。本实验通过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对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olaparib)的耐药机制,以及探究与BET抑制剂JQ1联合使用对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olaparib)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药物治疗方法提供一定参考。实验方法1.观察在奥拉帕尼与JQ1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情况。2.奥拉帕尼与JQ1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DNA双键断裂修复相关因子RAD51、BRCA1和TOPBP1与免疫逃逸相关因子PD-L1表达水平变化。3.观察奥拉帕尼与JQ1两种药物单独及联合使用对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1.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在口腔鳞癌细胞中诱导了 HR介导的DNA损伤反应,促进了 PD-L1的高表达,以及诱导了 BET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对其敏感性较低的部分原因。2.BET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对口腔鳞癌细胞的细胞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3.JQ1和奥拉帕尼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在的增殖,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死亡,在抑制Ca127和Scc25细胞的活力方面均表现出协同作用,而这种诱导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53通路的激活有关。4..JQ1和奥拉帕尼联合治疗导致细胞G1和G2/M期的阻滞,从而导致S期细胞的大量减少。5.与单独使用JQ1或奥拉帕尼治疗相比,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在体内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抗肿瘤作用更加良好。6.BET抑制剂JQ1通过诱导ATR/CHK1抑制来破坏HR过程,从而使口腔鳞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反应更加敏感。7.PARP抑制剂上调了口腔鳞癌细胞中的PD-L1和BRD4表达水平,而BET抑制剂降低了 BRD4的表达,减弱了 PD-L1介导的免疫活性抑制,从而使口腔鳞癌细胞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和免疫逃逸相关因子的高表达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对奥拉帕尼的耐药机制,减弱了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还结果表明,奥拉帕尼与JQ1在体外及体内均有较强的联合抗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通过ATR/CHK1通路介导的DNA损伤反应和抑制通过PD-L1通路介导的免疫逃逸,这表明这种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可以作为一种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法继续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