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建筑的变迁——以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性建筑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纪念性精神功能为目的的古老的建筑类型。在人类建筑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将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或某种事物的记忆长久的保存下来,通过营造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来获得永恒的纪念性。同时,通过保存历史记忆,来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写在石头上。纪念性建筑的形态和意义又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从埃及金字塔到北京天坛祈年殿,纪念性建筑一方面通过建筑形式和空间充当了历史记忆物质载体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特定的建筑语言诠释了一个时代人类的精神世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纪念性建筑文化与一个时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在时代精神潮流的洗礼中,纪念性建筑从纪念性精神到纪念性建筑形态,都不断发生嬗变和代谢;随着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在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性精神的挑战下,传统的纪念性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求,纪念性建筑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迁。   在古代建筑历史上,纪念性建筑曾长期扮演了上层建筑和官方意识形态空间载体的角色,从希腊雅典卫城到中国敬天法地的坛庙;从罗马凯旋门到中国纪事表彰的碑碣、牌楼,纪念性建筑承载了颂扬统治者文治武功、维系宗法纽带、确立统治合法性的政治使命。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虽然纪念性建筑表达宏大政治主题和意识形态的政治使命并没有被彻底消解,但是对公众的真实情感和集体记忆的表达已经进入纪念性建筑的主题,纪念性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的巨大的变迁。纪念性建筑已经走下了神坛,正在经历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深刻转变:即纪念性主题从宏大叙事到世俗化,纪念性精神从威权主义到自由平等,纪念性形态从崇高化到人性化,规划设计决策过程从自上而下到公众参与。本文以追溯纪念性建筑的历史变迁为出发点,结合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工程的实例,对纪念性建筑的纪念性主题、纪念性精神和建筑形态的演变规律进行历时性的梳理。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启动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暨世贸中心纪念馆(WTCMemorial)工程,堪称二战结束后当代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城市纪念性空间,也是当代纪念性建筑变迁的风向标。从规划方案征集,到方案调整修改,再到最后的实施建设,该工程建设已经历时十年,期间由于各级政府换届、金融危机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谓一波三折,虽然至今尚未彻底完工,但是,其规划设汁和实施建设过程,却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当代纪念性建筑从纪念性主题、纪念性精神、纪念性建筑形态乃至纪念性建筑决策过程等方面的历史变迁。   纽约世贸中心重建规划以及9.11纪念馆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公众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介入与参与,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公众的纪念性情感。公众通过参与可以了解矛盾冲突的问题,有助于化解矛盾,就最优的方案达成一致。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纪念性主题的确定以及对于纪念性意义的表达上,多方面契合公众的纪念性心理,充分考虑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从而塑造了富于人性化城市纪念性空间。纽约世贸中心重建规划以及9.11纪念馆虽然没有创造一个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但是堪称当代纪念性建筑和城市纪念性空间创造的代表性作品。   本论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两个部分,本论文首先界定了纪念、纪念性等概念,追溯了纪念性建筑起源,梳理了其历史演变脉络,阐述影响当代纪念性建筑变迁的诸多因素。论文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工程为主要案例,分析了公众情感和集体记忆通过一定的公众参与程序融入纪念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本论文力求通过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究和较为翔实的个案分析,为当今纪念性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在丰富地域风貌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来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遗憾的是,对城
论文以基于行为主体的大学校园空间组织及场所营造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方大学校园场所发展的回顾及大量校园案例的解读,强调了其与大学校园主体的行为及交通组织的重要性。深
当前,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开展,场镇的外部空间环境建设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场镇街道作为承载居民生活、工作等各种日常活动的场镇重要公共空间,极大影响着场镇人居环境的
本文引入建筑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通过对三个新型铁路客站站内公共设施的调查与评价,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旅客评价结果的设计反馈机制,为新型铁路客站的公共设施设计提供更科学
关于住区和城市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各异的表现形式,但其核心目标都是在找寻安全、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并
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其研究体系包含了反映城市生态的五个分支,分别为:历史格局、生态文化、生态景观、生态安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这些年我国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的城市建设活动展开,其中不乏滨水区域的城市建设项目。滨水区域城市建设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
Jean Nouvel,Pritzker Prize 2008,is a French architect who struggled to receiverecognition from his country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career.But with time,his career e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巨大的发展,人们购买汽车和学习汽车驾驶日益普及,进而带动了驾驶技能培训行业的发展。驾驶技能已不再是人们用以谋生的手段,而是必备的技能。驾驶培训学校这
中国和老挝是版图相邻的两国,但无论在人口数量、国家土地面积和经济发展层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虽然中老两国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点——同样是黑头发黄皮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