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课程改革更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学反思作为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研究教师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提升自我、剔除错误传统教学观念的有效途径。只有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成长为一名智慧型教师,而不仅仅是重复经验的知识传达者。因此,对教学反思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反思的理论基础,以及反思内容、方法、模式等反思的“应然状态”进行探讨,有很强的系统性。本文则以已有反思理论为基础,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个案为例,选取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实物收集等质化研究手段,分析实物材料,提炼访谈内容,探讨这位教师对教师教学反思的认识、她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内容、具体方法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她的教学反思。最后,再与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以及反思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实然状态”中的教学反思在内容、方法等方面应该如何改进。?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个案研究,在与其他优秀教师某些方面的对比中,为教学反思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增色。对于个案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表明,个案教师从课堂提问、教科书的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她反思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同事交流、专家引领以及网络媒介。反思活动中,她的个人的情感影响反思;学校、家长和社会影响反思;工作繁忙也影响她的反思。?在对个案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深入思考之后,我们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可以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首先是教师应在预设与生成中进行反思。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使一节课能达到有效的动态生成,教者必须预先思考每一个环节,再到实施时去灵活把握,才可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的生成教师要用教学机智合理利用,引起思考。其次,是教师应在阅读与写作中反思。阅读即认真深入的研读教材,正确、全面的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写作即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最后,教师应在教材重组中反思。教材重组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即是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需求。由于本案的研究对象是一位处于成长中的中青年教师,对于处于相同阶段的教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