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文学批评别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悲剧性人物,他的存在,书写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别一种人格类型;胡风事件,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与精神事件”;胡风的文艺理论,是左翼阵营内带有生命体验和内在张力的独创性成果。多舛的命运、坚贞的意志、真诚的人格、特异的理论,共同成就了他的独特存在。面对胡风,总让人心中倍感沉重而又充满敬意,他个人的心理“死结”,也昭示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精神症候”,对知识者来说,解读胡风也是在反省自己。因此,胡风及“胡风现象”对于我们仍将是一个未完的话题。已有的胡风研究,对其批评实践关注较多,对他从事批评的深层原因则大多忽略;对其文学观、创作论关注较多,对其批评观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其文艺理论的内部开掘较多,对他本人的批评心理却少有涉及。对于身为批评家的胡风来讲,这自然无法凸显出他对批评本身的独特见解和在批评中展现出的自我个性,也势必影响到胡风批评研究的深入推进。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上述为人忽视的三方面进行探讨,努力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将通过个案剖析和系统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简述胡风的批评之路,解析其批评观,展示其批评中的思维方式及心理依据,进而在内外比较中揭示出他在中国现代批评史上的存在价值。全文具体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展开论述。第一、胡风的批评之路。该部分大致勾勒了胡风的批评历程,重点放在其文学批评的发生学研究上,将目光主要集中在他早年直至20世纪30年代早期从事批评之初,从个体心理、文学传统、时代环境等方面进行求证。其中,笔者认为胡风在心理类型上属于“艺术型”思维批评家,这一心理存在直接影响到他的批评实践和处世之道。第二、胡风的批评观。这一部分立足于胡风本人对于批评及批评家所作的严格界定,结合具体的批评实践,全面、系统地阐释其批评观。总体而言,胡风的批评观带有“为人生”的实用性,他对于批评家主体素质的要求格外引人关注,在他看来,批评家作为批评的实际操作者,其潜在质素和外在职责均至关重要。第三、胡风批评的思维形态。照应前述的“艺术型”思维特征,该部分重在展示个性心理作为内在动力对胡风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思维方式是与心理类型相联系的内在运思过程,具有倾向性,容易形成某种心理定势,进而影响人的实践行为。这里具体涉及到胡风批评中的四种思维方式,即体验—有我思维、理性—收敛思维、情绪—二元思维、直觉—整体思维。第四、胡风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笔者认为,整个中国现代批评的发展历史就是文艺与政治的纠葛史,胡风的文学批评总体上可以视为徘徊在文艺与政治之间的批评,他极力想在两者之间做出调和。因此,将胡风的批评和左翼阵营内激进、趋政治化的“讲话派”的批评,以及左翼之外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京派”批评相比较,当能看出他在文艺与政治之间的处境与选择,进而显示出他在批评史上的独特地位。总之,本文认为,胡风是一位情感丰富、对文学创作规律有着深刻理解、敢于坚持己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批评家。但自身经历、性格特征及时代的局限,总让他无法超脱现实。“艺术型”思维却伴随着功利化的文学观、批评观,在左翼内部属于异端派,在其外部却属于正统派。胡风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生态,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另一种发展可能。
其他文献
对《施公案》小说与“施公戏”的关系研究虽早有人在,但尚有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二者关系入手,探讨了这一值得深入分析的现象,对《施公案》小说、历史上的施公,以及京剧
将具有方向性的天线按照合理角度安装,在相同条件下能提高智能电表无线信号接收功率.设计并研制了适合智能电表微功率无线通信模块的230 MHz法向模螺旋弹簧天线,研究了天线的
彼得堡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二十多部城市小说的创作。彼得堡构成了作家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概念”;陀思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需要提高的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当前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进
本论文通过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从本事原型到长篇弹词创作历程的追溯分析,通过对弹词本中最富盛名的两大“关子书”——“密室相会”与“钉板呈状”的研究评述,致力于挖掘
典型理论是西方文学理论重要概念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典型理论的专著与论文不计其数,但从其在美学与文论界的影响力来说,它主要还是一个盛行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的现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文学梦想,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文学创作者,这正是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中国小说创作自新时期以来,伤痕小说、反思小
文章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反映客观事物的,可以说没有对社会的了解,没有生活的积累,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囿于旧课程体系,依附于教材,把教
环境权是或应该是以维护和实现主体的环境利益为宗旨的一系列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 ,在不同层面体现出物质财产权、公益权、民主管理权、人权的法律属性。
张炜是一位有着独立写作精神的当代作家,他始终在自己的天地里创作,并且保持着高度的写作热情。从八十年代至今,他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界的领军人物。自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