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血流感染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2、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血清荚膜分型及毒力基因分布。3、筛选出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研究其分子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整理筛选临床资料。拉丝试验确定高毒力,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种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和9种常见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细菌同源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1、筛选出162株临床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男性感染为主;53.1%为院内感染,46.9%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检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42株(25.9%),其中78.6%(33/42)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vKP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平均 131.44±66.33(mg/l)与 cKP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肝胆系统疾病外,cKP组在合并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比例高于hvKP组。cKP组30.8%合并有肿瘤、49.2%有侵入性操作与hv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KP组(31.0%)并发脓毒性休克高于cKP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KP组抗菌药物敏感率均高于c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KP组中共检出4.8%(2/4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4%(1/42)产碳青霉烯酶。2、检测6种常见荚膜血清型,共检出58株。在hvKP组中以K1/K2型为主要血清型,占57.1%(24/42),cKP组以非常见血清型为主要,占78.3%(94/120)。检测9种毒力基因,fimH、mrkD、entB在两组中检出率均为100.0%,iutA、iroN、alls、、rmpA在两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3、37株K1/K2型肺炎克雷伯菌,可分9个PFGE群,其中K1型分为3群,K2型分为6群。A群为K1型主要分群,占76.5%(13/17)。F群为K2型主要分群,占45%(9/20)。MLST分型共有8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STs),其中K1 型 2 个 STs 型,K2 型 6 个 STs 型。ST23 为 K1 型主要 STs 型,占 88.2%(15/17)。ST65 为 K2 型主要 STs 型,占 50%(10/20)。结论:hvKP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常合并肝胆系统疾病。对抗生素普遍敏感,容易引起脓毒性休克。hvKP以K1/K2型为主要血清型,并且毒力基因携带率高于cKP。根据PFGE相似度检测和MLST分型分析,本地区存在多克隆流行株,但K1以A群ST23为主要流行株,K2以F群ST65为主要流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