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税负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税种的整体税收负担水平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问题和差距,为税务稽查确定行动方向与备选对象,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本选题紧密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和税收征管实际需要,针对目前税收征管质量“六率考核”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宏观税负分析强化税收征管的新思路、新方法。
论文遵循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以大量来源于实际工作的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经济学、财政(税收)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力图通过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拓展、创新宏观税负分析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以解决当前税务机关在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并以湖南省为例,应用宏观税务分析方法,对湖南国税税收负担水平进行分析、对比,找问题寻差距,全景式的审视和评价湖南国税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及时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对今后税收征管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措施。
论文首先对宏观税负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界定了宏观税负分析的内涵,建立宏观税负分析的工作流程;从宏观税负与经济的关系、宏观税负分析与税收征管的关系、宏观税负分析与微观税负分析相结合等方面对宏观税负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了将宏观税负分析融入到现行的税收征管体系,更好地应用于税收征管实践,论文重构现行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建立了宏观税负分析运行平台、宏观税负分析与税收征管各主要环节的互动协作机制以及宏观税负分析长效化机制。宏观税负分析是税收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运用宏观税负分析方法,从总量宏观税负、税种宏观税负和行业宏观税负三个层面,全面分析和把握湖南宏观税负情况;从总量税负、税种税负、产业税负和行业税负等层面分别对全国各省市区、中部各地区以及省内各市州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和反映湖南宏观税负相对水平及其差异程度,力图寻找差距,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湖南宏观税负的因子分析模型,提取和测定湖南宏观税负的主要影响因素(即经济因素、征管因素和政策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讨引起湖南宏观税负水平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以上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上都是由宏观向微观、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不仅从宏观上了解湖南税收增减的总体状况,而且分解剖析到具体税种、具体产业和行业等微观方面。
论文最后探讨如何将宏观税负分析结果应用到税收征管实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湖南经济“税收产出率”偏低,与其它省市区宏观税负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省内各市州宏观税负地区差异明显。据此,论文从税收政策、经济发展、强化税收征管等几方面向当地政府、税务管理等有关部门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深化税制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提高税源质量:加强税源监控,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改进税收征管,深入开展宏观税负分析。
实践证明,自2005年以来,湖南省国家税务局积极开展宏观税负分析,充分利用分析成果强化税收征管,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宏观税负分析是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种全新途径,是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益尝试。论文研究对更新税收管理理念、强化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流失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