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竹(Hibanobambusa tranquillansf.shiroshima H.Okamura),属于阴阳竹属,原产日本,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珍稀彩叶竹种,国内对该竹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对锦竹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光合特性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锦竹和其可能的亲本以及其他4个近缘竹种进行了分析。选用16个10碱基引物,共扩增出168个位点。通过Popgene32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相似性系数表和UPGMA聚类图。结果显示:支持锦竹所在的阴阳竹属是由天然杂交产生的而非光鞘维奇赤竹(Sasa veitchiif.tyugokensis)的一个变种的观点;而锦竹和刚竹属关系密切,与赤竹相差较大,可见在杂交过程中父本刚竹属的竹种贡献较大;另外锦竹和其他竹种聚类水平较低,支持将阴阳竹属单独成属的观点。 本文在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锦竹发笋期大约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平方米立竹度为20株左右时出笋率较高,退笋一般发生在12cm以下的高度。竹秆的高生长遵循慢一快一慢的规律,历时28天左右,后期出土的竹笋能较快完成高生长是由于其生长初期和末期时间短的缘故。竹鞭的生长规律的调查发现以1×1.5米每丛的间距移栽,第三年竹鞭生长达到满园状态。竹鞭基本分布在0—20cm土层,其中有76.9%分布在0—10cm的土层中,且这一土层中鞭根数量最多,含水率最高。竹鞭的生长有两个特点:一是冬天停止生长的鞭梢不断脱,第二年继续生长,形成不分岔的长鞭段;二是一年生竹一般在秆基上萌发两个以上鞭芽,其中一个可能会发育成竹鞭。 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锦竹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睡现象,气孔导度及湿度和光合速率的大小呈正相关,而中午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升高是导致光合午睡现象的部分原因。通过不同叶片的比较还发现:锦竹叶片上不过量的黄色条纹并不会使其光合生理活动减弱;1~2年生竹株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一系列指标都高于3~4年生植株的叶片,说明1~2年生植株的叶片较3~4年生的有更强的光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