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以《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称谓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交流中称谓语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称谓语进行了研究。本篇论文通过选取语境理论,《红楼梦》中对两个主人公黛玉和宝玉的称谓为语料,来研究语境对宝黛称谓选择的影响。   本实例分析论文收集整理了小说中的宝黛称谓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做了两个分类,一个是依据称谓者与被称谓者不同的关系将称谓语划分为姓名称谓语,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另一个是依据称谓者对被称谓者的情感划分为五种:尊称,谦称,爱称,虐称和譬称。   称谓语的使用适当与否需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检验,各种不同的语境因素,包括背景因素和情景因素,对宝黛称谓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影响。背景因素帮助人们形成他们对别人固定的称谓方式。作为其中一个背景因素,文化深深刻印在人的脑海里并引导他们的称谓和行为,而且人们会根据自己与他人的社会距离来称呼不同的社会群体,并形成自己习惯性的称谓方式。情景因素,包括会话中参与者的亲疏远近,地点,话题,以及称谓者的情绪,会使人们对某个对象的称谓不同于他们的习惯性称谓。   本论文主要关注于语境因素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使人们能在具体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并使用称谓语。
其他文献
评价理论是一个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起来的相对完整的系统。该理论是由悉尼大学的马丁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创出来的。这个系统包括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倍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外关于对动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较早的研究有Gardner和Lambert的语言学习社会教育动机理论,在此后二
《商务英语》是高职英语专业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究
本文借助成长小说和存在主义理论,旨在通过该理论来探究美国黑人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   身份问题关涉到“我是谁?”“我与什么认同?”的重要问题,它是一个族群或个体
学位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最优秀、最受欢迎的犹太裔作家之一,他曾多次获得过国内外文学奖项,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奖,福克纳奖,普利策奖,以及法国外国图书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阐释学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了阐释翻译理论,从而避开了传统翻译理论所体现的原作者中心论,重新审视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不管是“语内”还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