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征对维汉大学生面孔适应影响的眼动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中包含了大量社会信息,例如年龄、表情等,个体面孔知觉就是对面孔进行加工,提取所需的相应信息。而面孔适应是一种面孔知觉中的适应现象,即长时间看某一面孔后产生了知觉后效,当再看较为平均的面孔时,会产生与先前面孔相反的结构特征。面孔适应的研究显示,面孔维度信息如年龄维度、性别维度、种族维度均能引起面孔适应。本研究探究不同民族特征能否引发面孔适应现象,并引入维汉文化因素,探究与民族相关的文化刺激能否引发面孔适应。同时采用眼动技术,探究适应对面孔加工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有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经典的适应研究范式,以维汉民族面孔图片为适应刺激,探究民族类别内的面孔适应现象,并使用眼动仪,考察其面孔加工方式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维汉民族面孔能够引起面孔适应后效,即当长时间注视维吾尔族面孔/汉族后,则被试更倾向于将融合面孔判断为汉族/维吾尔族。结果还发现,在适应前后,被试对面孔加工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相比于基线,被试经过适应后对眼睛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显著减少,而对面孔鼻子、嘴巴和眉毛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显著增加。实验二:同样采用适应研究范式,以维汉民族文化特征图片为适应刺激,探究民族中类别间面孔适应现象,借助眼动仪观察其适应前后的注视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以民族相关的文化特征图片同样能够引发适应后效,并且适应前后的注视趋势也发生了改变,结果与实验一相似。通过本研究的到如下结论:(1)以维汉民族面孔为适应刺激,能够引起类别内的面孔适应现象,即当长时间注视维吾尔族/汉族面孔后,则被试更倾向于将融合面孔判断为汉族/维吾尔族,产生适应后效(2)以维汉民族文化特征相关的图片为适应刺激,能够引起类别间的面孔适应现象,即当长时间注视维吾尔族/汉族文化图片后,则被试更倾向于将融合面孔判断为汉族/维吾尔族,产生适应后效。(3)民族面孔和非面孔的民族文化图片所引发的适应后效能够改变个体对面孔的加工方式,相比于基线,个体对眼睛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减少,对其他面孔区域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增加,适应后个体更加倾向于对面孔进行特征加工。
其他文献
犯罪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转型变革的关键期,对服刑人员心理发展的关注和研究不仅体现了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观的需要,更是为保证当前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