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历口群为研究对象,选取皖南地区历口群中野外露头出露好、原生沉积构造保存较好且层序基本清晰的典型沉积岩剖面,主要是从沉积盆地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砾石古流向分析、砂岩碎屑颗粒统计和锆石U-Pb年代分析对新元古代历口群进行系统和精细的物源和时代研究,目的是判别物源区,对历口群时代进行标定,并为江南次级盆地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 通过岩性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对历口群进行了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内葛公镇组为海底扇相,镇头组为近岸水下扇相,邓家组为滨岸相,铺岭组为火山溢流相/喷发相。 根据镇头组老虎坑砾石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附近南侧的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和与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的地区为该组提供了主要物源;在三角图解中,邓家组砂岩投点于再旋回造山带,指示扬子板块为其主要物源区。此外,邓家组碎屑锆石年龄样品中,古老的碎屑锆石表明了有大量物源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邓家组年轻的碎屑锆石与井潭组等裂谷双峰式中获得的年龄相近或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部分源区为南华系裂谷火山岩,且其中少量820Ma左右的碎屑锆石代表了与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的物源区。 在镇头组变凝灰岩样品中,运用LA-ICP-MS测年获得一系列U-Pb年龄为820±10Ma的岩浆锆石;在邓家组长石石英砂岩中测得最年轻的一组锆石U-Pb年龄789±11Ma。结合前人在历口群铺岭组中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760Ma),本文认为历口群形成时代跨度较大,镇头组主体形成于820±10Ma左右,邓家组形成时代在760Ma~789Ma之间,据此,可以在新元古代地层柱中对历口群的时代位置进行标定。该数据表明,皖南地区江南次级盆地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基本是同时开启的,大概也是在820Ma开始接受沉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