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日益成熟,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时间效应及其内生性展开讨论,并基于实证结果给出理论猜想。本文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为了保证样本特征的一致性,剔除掉金融行业公司、曾经被评为ST、*ST或者PT的公司和中途退市的公司以及一些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为了保证季度数据披露完整规范和样本期间足够长,本文选取了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把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限定在2013年第三季度及之前。经过筛选后,样本中共包含762家上市公司。为了研究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时变特征,本文建立了平衡面板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和参数估计。模型选取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代理变量即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因变量,上市的季度数T及其二次项T~2作为自变量。本文根据上市时间长短,对样本进行分组并分别回归,探讨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时间效应的存在性。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时间效应确实存在。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又在上市的季度数T及其二次项T~2基础之上,基于前人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加入总资产的对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以及每股营业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分别记为ln_asset,owncon1,dbastrt以及incomeps,进而对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时间效应的内生性展开讨论。回归结果表明,加入控制变量后,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依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因此,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时间效应具有显著的内生性特征。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这一先升后降的时变特征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理论猜想:第一,出于吸引投资者和达到上市要求等目的,公司在筹备上市的时候往往处于成长较快的阶段,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合理粉饰;第二,上市之后公司的名誉和信用获得提升,现金流充裕,有机会也有能力获得更多优质投资机会,故上市初期公司的成长性呈现上升趋势;第三,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成长基数的扩大、竞争者的涌入以及委托代理问题的日益严重,都导致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开始走下坡路。与以往研究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盈利水平和负债水平等因素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不同,本文侧重上市时间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且这一时间效应具有内生性特征。如果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法可以推广到公司金融领域其他指标,或许可为公司治理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