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瓣型Epi-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zhao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兔去瓣型Epi-LASIK与LASEK术后早期角膜组织的研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各自对于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兔按不同取材时间24,48,72,120小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实验兔,其中6只实验兔右眼行去瓣型Epi-LASIK,另外6只右眼20%酒精浸润角膜后行LASEK术,亦不保留上皮瓣,另有2只兔为空白对照组。术后24,48.72.120小时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分别取材, OCT冰冻包埋制作冰冻切片,行HE染色明确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观察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变化,RT-PCR半定量检测中央区角膜内occludin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织形态学改变:HE染色示两组兔眼角膜上皮缺损在术后2天均已被新生角膜上皮覆盖,但与正常上皮相比较薄,细胞数较少,术后3天角膜上皮基本恢复正常形态。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正常角膜中,occludin蛋白主要表达于角膜横侧面的表浅细胞层中,组成排列致密连续的紧密连接结构。术后24h,48h,72h去瓣型Epi-LASIK组角膜上皮occludin蛋白的修复速度及表达水平均高于去瓣型LASEK组,术后120h两实验组角膜上皮内occludin蛋白结构均基本修复完毕,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RT-PCR检测:术后24h,48h,72h去瓣型Epi-LASIK组与LASEK组中央角膜内occludin蛋白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h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瓣型Epi-LASIK相对于LASEK手术对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破坏更轻,术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修复也更加迅速,提示其有利于减少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国香猪模型血清及脂肪组织中瘦素(Leptin)、抵抗素和脂联素mRNA、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3中国香猪,随机分为:
目的以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分组标准,经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研究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血流显像特征,同时观察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探讨两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良性疾病而类似恶性病理变化。其病因复杂,其诊断亦较困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超过10%,并且还具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