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全球化,意味着资本竞争和增值的原则贯彻到整个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国际资本和市场机制,进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治理出现权力缺乏限制的上层建筑和资本缺乏约束的经济基础等问题,迄今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陷入困境,主要是政府权力控制与资本增值冲动的矛盾和权力崇拜与资本财富追逐的矛盾。困境产生的原因复杂,其历史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残余根深蒂固,现实原因在于地方保护主义阻碍资源流动和垄断行业限制民营资本,但更重要的体制上的原因在于市场体系和行政体制改革不彻底,归根结底在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长期处于被扭曲的状态。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借鉴国外治理经验。日本灵活实施政府完全统制经济、政府主导经济、限制政府主导经济的策略,实现崛起。拉美主张自由市场机制、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资本全球化,反对国家干预,实现经济腾飞,但引发金融危机,落入“现代化陷阱”。亚洲“四小龙”倡导“经济优先主义”,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建立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从国外治理状况来看,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要警惕新自由主义,防范金融风险,避免跌入“现代化陷阱”。实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建构。在理论建构维度上,与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不同,我们要形成“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并以此引导国家治理。在实践建构维度上,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我们既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调动人民治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探索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同时还要把握现代国家治理的资本逻辑,把利用资本和超越资本有机结合,限制资本负面影响,使资本利益惠及人民,形成“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在制度建构维度上,我们用社会主义制度匡正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有机结合,建立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形成有利于“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制度安排。国家治理现代化凸显中国特色,注重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发展完善“以人民为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搭建人民当家作主的平台,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二是坚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党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领导者、组织者,而且是依法治理国家的坚定执行者,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我们不仅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政府与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最迫切的是深化国家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其他文献
胃气包括胃阴胃阳,它的盛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老年人发病常以胃气虚损为基础,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提示对于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用药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胃气
利用1961~2015年中国567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一个西南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结果表明:1961~1970年夏季旱转涝多于涝转旱,1971~1980年夏季涝转旱年较多,1981~2000年旱
1主要技术性能本项目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1)对轨道交通体系振动的影响、产生机理和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选用合适的隔振评价指标和隔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