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藩镇一直是唐史研究的传统问题、热门问题,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淮南镇却算是热门中的冷门。本文通过对淮南镇的研究,来考察肃宗至宪宗这段时期内淮南镇的地位、作用及唐廷与淮南镇的关系。淮南镇是在玄、肃二元的政局下设立的。安史叛军攻下潼关后,玄宗仓惶逃往巴蜀,在此过程中太子李亨前往朔方并于灵武即位,由此唐廷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也即玄、肃二元的政治格局。玄宗与肃宗在权力的争夺上进行着激烈的较量,玄宗命永王李磷坐镇江陵以牵制肃宗,肃宗为了打破永王对江南的威胁,设立了淮西、淮南、江南东三道,并且命三道节度使联合讨伐永王。永王之乱平定,而淮南镇也成为肃宗平叛安史之乱的后勤保障。建中三年,河朔三镇联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共同对抗唐廷。李希烈一方面在河南攻城略地控制运河沿线以切断唐廷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势力不断向南扩张,南侵淮南。李希烈之乱虽被平定,但淮西镇却不受唐廷控制,从此淮南镇担负起抵御淮西军队南侵及维护运河安全的重任。元和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宪宗强化了对藩镇的控制。宪宗对藩镇控制的手段有:武力征服,财政改革,任命宰相为藩镇节度使。就淮南镇而言,宪宗先后任命宰相李吉甫和李夷简出任淮南镇节度使。宪宗任命二人为节度使,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淮南镇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武力讨伐淮西、平卢二镇的军事行动。肃宗至宪宗时期,淮南镇抵御淮西、平卢二镇的威胁及维护漕运的安全,其具备军事防御的功能。同时其又是唐廷重要的财源地,为加强对这一区域的控制,从宪宗开始中央多次任命宰相出任淮南镇节度使。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台湾岛内政局的变动和“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獗,使台湾问题不断复杂化,尤其是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日益突出。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日两
本文从山东义和团发生的背景和其组织入手,论述了山东义和团领导群体的产生,阐明了其多元松散的特点。通过对义和团文献及各种资料的爬梳整理,将山东义和团运动中涌现出来的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