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是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地下水中氨氮的浓度不断增加,超标率高。为了解决地下水中氨氮去除的问题,进行了催化氧化法除地下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首先,针对微污染地下水中含有氨氮、铁、锰的问题,考察了滤层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以及溶解氧对除地下水中氨氮、铁、锰的影响及其消耗规律;然后,通过长期过滤仅含氨氮的进水,考察石英砂滤料表面活性滤膜催化氧化地下水中氨氮的性能,包括活性滤膜催化氧化氨氮的稳定性、运行工艺以及极限氨氮去除负荷;最后,为了考察在现实情况下活性滤膜对氨氮的去除能力,采用实际地下管网水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为接触氧化法除氨氮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在原水氨氮为1.3 mg/L、铁为0.5 mg/L、锰为1.0 mg/L左右的条件下,控制溶解氧为4.5~8.6 mg/L,上、中、下层滤料表面氧化膜对铁、锰的催化氧化活性保持一致,而对氨氮的催化氧化活性依次减弱;在过滤过程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在滤层上部30cm内;溶解氧浓度的提高,对铁的氧化没有影响,但加快了氨氮和锰的催化氧化速率;铁的去除优先于氨氮和锰,氨氮和锰平行去除。(2)在进水氨氮浓度为0.8~1.3 mg/L,水温为20~23℃,滤速为7 m/h的试验条件下,滤料表面活性滤膜催化氧化氨氮的性能可长期保持稳定、高效;在溶解氧(DO)充足的条件下,氨氮的最大去除负荷为22.3 g/(m3?h),且其与氨氮进水负荷正相关;氨氮的极限去除浓度受溶解氧的限制,且当DO不足时,滤速对溶解氧的消耗影响较大。(3)以实际地下管网水为配水水源,活性滤膜催化氧化氨氮的性能仍可长期保持稳定、高效,但是需要定期对滤层进行反冲洗,以保证沿程足够的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