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吉安府作家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吉安是一块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自古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物。本文以明代吉安府作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包括方志等的搜寻,本文作者发现明代吉安府从事过文学创作的共有310人,现存别集58种。作者尽力搜寻查找,认真翻检阅读,撰写了比较详细的《明代吉安府作家小传》、《明代吉安府作家存世别集叙录》和《明代吉安府作家著述一览表》。 根据这些资料,本文对明代吉安府作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和论述。 论文正文前有“前言”和“绪论”。“前言”主要对论题的意义,以往有关研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以往研究的回顾等进行了说明;“绪论”主要介绍“吉安府的历史沿革与明代吉安府概况”,“明代吉安府的经济与文化”,“吉安明代文学概况”,并对本文分期问题作出了说明。 正文按照时代的先后考察、论述明代各个时期吉安府的作家。第一章介绍了明洪武至建文时期的作家。这一时期刚经历了政治变革,经济、文化尚未得到发展,但是吉安府作家的创作却比较活跃,以“江右派”最为突出,主要作家有刘崧、周是修等。 第二章介绍永乐至宣德时期的作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吉安府作家的创作开始展现出个性和特色,一大批馆阁大臣的诗歌以风雅为时尚,以褒扬圣德,歌颂盛世为主要内容,形成了雍容典雅的“台阁体”,代表作家有杨士奇、解缙、胡广等。 第三章介绍正统至成化年间的作家。此时的馆阁重臣已相继辞世,吉安府文学逐渐走下坡。虽然也有优秀的诗人出现,但是已经很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知名作家有刘球、彭时、彭华等。 第四章介绍弘治至隆庆时期的作家。此时吉安府文学逐渐低靡,但仍然有新芽萌现,涌出了一批理学名家,如罗钦顺、欧阳德、聂豹等。 第五章介绍万历至崇祯年间的作家。这一时期仍然以理学作家为代表,如梁汝元、邹元标等。 五章以后是一个简短的“结语”,对明代吉安府作家和吉安文学发展情况从整体上加以分析论述。最后则以《明代吉安府作家小传》、《明代吉安府作家存世别集叙录》、《明代作家著述一览表》作为“附录”。 本文在重视原始文献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考、论结合的方法,同时也尽可能注意了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之间的关系,希望既能够有所发现,又能通过对有明一代吉安府作家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为明代吉安府文学研究,进而为整个明代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其他文献
板蓝根、藿香正气水,夏季感冒该用哪一种?  夏季感冒很少像冬季感冒那样,是在公共场所中受到别人传染的。而且夏季感冒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以外,还有口渴、心烦等内热现象。  夏季感冒常见的四种类型    夏季感冒包括暑热感冒、热伤风、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等多种类型,这几种感冒除了鼻塞、流涕、发烧之外,又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暑热感冒:其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因暑热侵袭,出现发热、微恶
张 硕  辽宁腾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11  【摘 要】通信工程的成本控制与项目的施工进度应同步进行,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的准确性,使项目的利润最大化。通信工程中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既能节省成本投资,还可以确保整个工程的管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的现状问题,对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及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通信工程;成本控制;现状问题;全
创作于1922年至1935年的《故事新编》以古今杂糅的独特叙事模式,向传统的历史叙事发起了挑战,表现出对传统历史叙事的质疑与反叛。然而,《故事新编》所体现的这种跨越时空,杂陈古
受传统农本商末思想的影响,中国正史资料中很少能够看到对商人生活状况的记载。然而小说中却保留着很多有关商人生活状况的描绘,尤其是在清代世情小说中这方面的描写就更多了。
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探讨“诗歌”一词使用背后的意义及与之有关的新诗发展方向,围绕“诗歌”在新诗产生之初至20年代的被使用来展开。 论文首先梳理“诗歌”一词在古代的使用
研究苹果、芦柑、菠萝、樱桃番茄4种水果不同浓度的单一果汁和混合纯果汁对DPPH·(1,1-Dipheny 1-2-Picrylhydrazyl)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果汁DPPH·的清除能力与浓度
朱文平  江苏伟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24700  【摘 要】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与建筑工程决算审计的依据方面、标的方面、从业人员方面、法律效力方面和目的方面这五大模块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使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二者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决算审计;区别  工程决算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