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制度建设以及市场发育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面对差距,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内生发展机制,构建内生经济发展战略来适应后危机时代四川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将内生发展理论所强调的软要素(制度、领导力等)、空间要素以及内部创新机制等来研究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分析区域内生型经济体系的指标框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从制度因素、企业家精神、领导力要素三个维度构建出十个量化指标变量,在收集四川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回归建模的方法,将软要素对四川省经济发展影响大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制度、企业家精神、领导力三个软要素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软要素与四川的经济发展呈现正向关系,软要素投入的增多可以促进四川省的经济发展。(2)在这三项指标值中企业家精神占的比重较小(0.372),由于在企业家精神指标的选取中,本文选用的是研发强度以及私营企业投资额,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四川省整体的企业实力,研发创新能力不够强。(3)领导力因素影响效果显著,说明四川省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4)制度对经济影响的排第二位,这说明相对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5)从分解后的指标看,10个二级指标中,除了政府规模一项外(X6)为负值,其余的全部是正值。说明在四川省得发展过程中,保持一个小而精干的政府比一个大而全的政府对经济更有促进作用。最后从制度、企业家精神、领导力等视角给四川省乃至内陆地区的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