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总体死亡率很高,但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或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能够促进骨髓中红系祖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近来在许多组织中都发现了EPO及其受体的表达,如血管系统、脑、子宫、心脏和骨骼肌等,在肾脏中EPO受体存在于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球。这些发现促进了关于EPO对急性肾损伤的作用的研究。在多项体内研究和我们的前期工作中均发现EPO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后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EPO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但有学者认为抗凋亡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线粒体途径是引起凋亡的重要途径,其中位于线粒体膜间隙的细胞色素C一旦释放进入胞浆,细胞就将不可逆地发生凋亡。目的:探讨EPO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有关。方法:将104只300-35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NS)(N=20)、假手术+给药组(Sham+EPO)(N=20)、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NS)(N=32)及缺血再灌注+给药组(IR+EPO)(N=32)。对于缺血再灌注组的大鼠,夹闭双侧肾蒂缺血90分钟后行再灌注。给药组在夹闭肾蒂前2小时经腹腔给予5000IU/kg EPO, NS组大鼠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3、6及24小时后,处死大鼠并留取下腔静脉血及肾组织标本。静脉血行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测。肾组织行HE病理检测、TUNEL染色及细胞色素C的免疫组化分析。通过ELISA测定血清MCP-1、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与Sham+NS组比较,IR+NS组大鼠SCr及BUN水平于再灌注1小时即有显著上升(P<0.001),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2)再灌注3小时(P=0.004)和24小时(P<0.001) IR+EPO组大鼠的SCr相比IR+NS组显著下降,再灌注24小时IR+EPO组大鼠的BUN相比IR+NS组显著下降(P=0.041)。(3)与Sham+NS组比较,IR+NS组大鼠肾组织凋亡细胞于再灌注3小时即显著增多(P<0.001)。再灌注3小时(P=0.045)和24小时(P=0.008)后IR+EPO组大鼠肾组织的凋亡细胞数量相比IR+NS组显著下降。(4)与Sham+NS组比较,IR+NS组大鼠肾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于再灌注1小时即显著升高(P<0.001)。再灌注6小时和24小时IR+EPO组大鼠肾组织的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相比IR+NS组显著降低(P<0.001)。(5)与Sham+NS组比较,IR+NS组及IR+EPO组大鼠血清MCP-1、IL-1β、IL-6和TNF-α水平于再灌注1小时即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24小时IR+EPO组大鼠血清MCP-1、IL-1β和IL-6水平相比IR+NS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1)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组织及肾功能造成显著损害。(2)EPO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EPO预处理使缺血再灌损伤后的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并且线粒体释放出的细胞色素C也明显减少,提示EPO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发挥肾保护作用。(4)EPO预处理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提示EPO具有全身性的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