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产品内分工研究——基于动因与稳定性视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贸易主义的兴起以及便利化的投资环境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变得可能。经济全球化的首要特征是消费的全球化,即各国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来消费他国生产的产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逐渐兴起,也使得生产的全球化成为可能。伴随生产的全球化过程出现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所谓产品内分工,是指将同一最终产品按照生产过程分成不同的工序,依据不同国家的优势,将这些工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东亚区域的产业分工逐渐从产业间分工深入到产业内分工甚至产品内分工。到现在,东亚的跨国分工已经深入到零部件或半成品等中间产品层面,形成了独特的产品内分工体系。  产品内国际分工尤其是东亚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关于产品内分工的动因。对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发展到产业内进而深入到产品内的现象,现有的理论缺乏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二是关于产品内分工体系的稳定性。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关于东亚地区产品内分工体系的稳定性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东亚产品内分工快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此快速发展的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是否是稳定的?如果不是,未来应该从哪些角度增强其稳定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一共分7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第一章为导论。导论部分介绍了以下内容: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可能的创新点与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从三个角度进行文献的梳理。一是关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理论。梳理了来自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来自新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的研究以及其他理论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二是关于产品内分工的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产品内分工度量方法的相关研究,说明各种度量方法的优缺点;其次梳理了现有关于东亚区域的产品内分工的实证研究和非东亚区域的产品内分工的实证研究。三是关于产品内分工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介绍了分工体系稳定性的理论渊源、来自管理学领域关于分工体系稳定性的研究和国际经济学领域关于产品内分工体系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介绍了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的发展及现状。本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了东亚产品内分工的特征事实:整个东亚区域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历史增长变化情况、东亚区域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结构变化(即东亚区域内各经济体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变化)、东亚区域各经济体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地位的变化。  第四章研究了东亚产品内分工的动因。本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从分工与专业化的一般理论角度分析产品内分工的动因,然后分别介绍东亚产品内分工的收益与成本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强度的决定。最后,依据东亚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产品内分工发展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东亚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  第五章研究了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的稳定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分工体系稳定运行的条件,以及影响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稳定性的因素。然后抓住影响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来具体分析:一是产品内分工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垂直专业化分工由于其分工特性,与水平分工相比,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二是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得以完成,是以高度的区域外市场需求依赖为条件的,也就是说分工的生产在区域内完成而消费主要在区域外进行,这使得整个产品内分工体系始终受制于外部需求,只要外部需求变动,整个分工体系就会发生变动。这里,第一个特征属于内在因素;第二个特征属于外在因素。本章详细分析了这两个特征给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带来的风险。  第六章研究了增强东亚产品内分工体系稳定性的战略方向选择。针对第五章的分析本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认为未来应该从扩大东亚区域产业内水平分工以及扩大东亚区域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等两个角度去改善当前状况。并且在分析东亚产业内水平分工的决定因素和东亚对最终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七章关于论文的结论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据说麻辣香锅源于重庆缙云山土家风味,是当地老百姓的家常做法,以麻、辣、香、混一锅为特点。当地人平时喜欢把一大锅菜一起用各种调味料炒来吃,而每当有重要的客人时,便会在平常吃的大锅炒菜中加入肉、海鲜、脆肠……肉鲜嫩,笋片清香,腐竹因为事先炸过,可以吸收各种肉类和海鲜的鲜味,加上本身的香味混合起来,就成了“一锅香”。龙顺园的师傅们在香辣与干锅菜的基础上对这种麻辣香锅进行了整理与开发,使麻辣香锅适宜餐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