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质量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还综合体现在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上。《OECD学习框架2030》明确指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要的37种素养,特别重视态度与责任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宗旨,而科学态度不仅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科学素养的关键指标。由于科学态度的培养效果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且科学态度的测评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和统计学等诸多领域,因此,科学态度的测评一直是一个难题。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态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已有科学态度测评工具,针对我国初中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工具,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本研究遵循国际科学教育实证研究的设计理念,分为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框架设计与工具开发、工具验证与提升策略三大部分。第一,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基于文献研究和实测分析,构建初中生科学态度的理论模型。初中生科学态度的理论模型含有9个一阶因子和3个二阶因子。一阶因子命名为“好奇”“求实”“质疑”“对科学知识的态度”“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对科学学习目的的态度”“对科学学习价值的态度”和“对科学学习方式的态度”;二阶因子命名为“科学的态度”“对科学本体的态度”和“对科学学习的态度”。第二,框架设计与工具开发。根据构建的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量模型以及对国外典型科学态度测评工具的比较研究,构建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测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初中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开发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工具。通过试测分析,确定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工具是由33个项目组成的五点李克特量表。通过考查项目区分度、Cronbacha系数表明该工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通过理论构想、实践调查和专家评估等环节,保证该工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考查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表明该工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第三,工具验证与提升策略。通过比较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性别、年级和学校差异,证明该工具的适用性较好。该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初中生科学态度评估,对我国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具有独特的适用价值。针对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建议: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发展的关键期,给予积极正向引导;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多个维度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缩小校际差异,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本研究基于对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望开发出一个符合我国教育背景的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工具,帮助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学教师诊断初中生科学态度现状和问题,为科学态度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效开展初中科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