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能,而且溶于水后无毒无味,具有独特的用途。然而PVA是一种多羟基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大,熔点高,与分解温度接近,难于熔融挤出加工。传统PVA纤维一般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复杂,污染严重。实现PVA熔融纺丝可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共混增塑改性的方法,对复配增塑剂的调配、成核剂的添加以及改性聚乙烯醇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分析进行了探究,得出如下结论:以多元醇A为主增塑剂,多元醇D为辅增塑剂,当主辅配比为7:2时,PVA的熔点、结晶温度降低;随着复配增塑体系用量的增加,PVA的拉伸强度降低,熔融流动性提高。当复配增塑体系用量为45%时,综合性能较为理想,此时PVA的熔融指数为12.5g/10min,熔点158.9℃,热分解温度为216.0℃,初生纤维断裂强度2.05cN/dtex,断裂伸长率64.57%。低分子量PVA对改性PVA共混体系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低分子量PVA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熔融温度(Tm)和起始结晶温度(To)均逐渐降低,总的结晶速率随其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同时体系的剪切敏感指数、?Eη均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非牛顿指数n、可纺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低分子量PVA含量为20%时,总的结晶速率达到最大值,同时体系的可纺性最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成核剂对改性聚乙烯醇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在DSC的基础上用Jeziorny法、Ozawa法以及莫志深方法分析了两种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莫志深方法能够更好的解释改性PVA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结晶度(Xt)、结晶峰温度(Tc)、t1/2、结晶速率对降温速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结晶速率常数增大。而且在相同的降温速率下,成核剂的加入使改性聚乙烯醇的结晶速率增加,具有异相成核的作用。随着成核剂含量的增加,改性PVA体系的结晶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同时随着成核剂含量的增加,改性PVA体系的ηa、剪切敏感指数、?Eη、逐渐增加,非牛顿指数n、可纺性逐渐下降,在改性PVA纺丝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成核剂含量在1.5%左右。热处理可加速初生纤维的结晶,提高结晶度,热处理温度为120℃,时间可控制在30min-4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