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信用社改革,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管理层,都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自50年代初期我国试办信用社以来,农村信用社历经了数次改革。从几次改革来看,对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状况改善效果不佳。2003年8月,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全国8个省市,4范围启动。农村信用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按照政府要求试点、推广,历时已近五年。近五年来,各地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相继成立。改革的成效如何,其经营绩效有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新问题。
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上海市农信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如何?如果还不错,那就应该继续发扬下去;如果不理想,那才有改革的动因和必要。而且如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提出必要的措施。
本研究将主要通过考察信用社改革后,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判别改革的成效。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二批试点之一的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采用PEARLS评价体系,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汇总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初见成效,经营业绩较改革前有较大改善,并呈上升趋势。但横向比较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其赢利性不高仍是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稳健增资扩股,强化内部控制,加快业务转型,健全激励机制等建议,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良好的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