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腺样体大小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的相关性及腺样体刮除术在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对住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113例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1.腺样体肥大程度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2.腺样体肥大程度对听力的影响;3.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小儿鼾症的腺样体在肥大程度上有无差异性;4.在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小儿鼾症之中,引起单一病种与引起两种或三种疾病在腺样体肥大程度上有无差异性;5.腺样体刮除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小儿鼾症中的作用。结果1.腺样体中度肥大组与病理性肥大组之间,声导抗图的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组轻、中度传导障碍构成比高于中度肥大组(P<0.05);3.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小儿鼾症的腺样体在肥大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小儿鼾症之中,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组引起两种或三种疾病的几率高于中度肥大组(P<0.01);5. 113例患儿经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病率及听力损失程度呈正相关。摘除肥大的腺样体是治疗儿童咽鼓管功能障碍、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鼾症有效、安全的方法。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几率呈正相关。发现患儿腺样体肥大后应该同时完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小儿鼾症的相关检查避免漏诊,耽误患儿的病情。